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龙川县田心镇下塔村数位老人编撰 河源市首部村志出版

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的古塔是下塔村的标志性建筑 

     9 月3 日,重修后的龙川田心镇下塔小学如期开学。开学第一课,全校师生齐学刚刚出版发行的《下塔村志》。下塔,位于田心镇北部的韩江上游,因村西面笔架山上有座仙塔,故称下塔。该村历代人文蔚起,科甲蝉联,有“科第名家”、 “秀才村”之称。下塔小学负责人告诉记者,学习《下塔村志》,就是让小学生从小接受村史教育。

科第名家人文荟萃

      “福京沦丧,胡虏长驱。臣邑陷室毁,蹙蹙靡骋,避家邑境霍山,萧然穷饿……”这是《下塔村志》收录的明进士巫三祝在永历元年(1647 年)6 月向南明皇帝朱由榔奏的《辞荐起用疏》,反映了民族义士巫三祝在龙川一带领导乡民拒清之史实。

      相传,下塔村先祖巫世杰在田心镇开基落户后,出现了众多的乡贤俊杰。巫三祝就是杰出的一位。据有关史料载,在明崇祯元年(1628 年)3 月的殿试中,巫三祝凭其奏《除益陈额外横差扰民疏》,抗疏本邑龙川陋规而中进士,后拒不降清,一度带领家人隐居霍山。除巫三祝外,《下塔村志》收录了进士巫荣1733 年的殿试卷《为君难为臣不易》。

村不在小有塔则灵

      下塔之所以得名,皆因村中有座古塔。古塔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 年),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 年)重修,为四角七级楼阁式砖塔,又名下塔。

      记者在下塔村看到,古塔从外形上来看,颇似西安大雁塔。其最独特的地方是塔身外部遍布着铭文砖。在塔身首层,记者仔细分辨发现塔砖身上有“般若波罗密”,“天王”,“宣和二年庚子”, “宣和三年辛丑”等字样。据了解,这种遍布铭文砖的塔在全国也是较为少见的。

编村志亦苦也有乐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重要事件、民俗活动等,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人淡忘。编这部村志就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精神遗产,让他们不要忘记过去,并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下塔村志》的主编巫资发说。

      早在1999 年,村里几位离退休干部就提出了编撰《下塔村志》的想法。从2006 年开始,巫资发开始动笔写村志。几年来,他前后走访的村中老人有数百人之多。在修撰村史时,最让他心痛的是,村中的古屋逐渐败落,一些对村史研究十分有帮助的老人越来越少。“我很后悔做这个事太迟了,几位对了解村史很有帮助的老人,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一些世系图、村史、祠堂等资料大部分都遗失和毁坏了。”说起这些,巫资发显得很痛心。

薪火相传留住根

      记者注意到,《下塔村志》内容丰富,全志共分为巫氏渊源、下塔概貌、古今体制、古今教育、劳动与生活、古迹遗韵、乡贤事绩、故事传说、风俗习惯、方言、下塔古今诗文观止等11章。

      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盛世编史修志,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值得提倡。记者从市档案局了解到,目前我市档案局还没有收藏过类似村志。

      《下塔村志》的出炉在当地外出乡贤中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龙川县政协副主席巫永扬称赞说,读后使人为之振奋,让人宛如走进了历史,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上一篇:148户中低收入干部职工家庭将入住经适房 寒士俱欢颜
下一篇:龙川部署“两建”工作 突出转变政府职能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