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农村“老人保姆”有望纳入事业编制

袁文深(右)跟老人一起收获自种的南瓜 

     乡镇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被称为照顾孤寡老人的“老人保姆”。然而,市民政局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市的“老人保姆”普遍工资仅六七百元,而且处于无社保、无医保、无退休金的 “三无”境地。

      日前,市委书记何忠友在市民政局调研时指出,要一市一情,切实解决好这一涉及“底线民生”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市民政部门近期将参照梅州、韶关等市的管理经验,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将全市农村敬老院全部纳入当地乡镇政府的事业单位管理,并安排一定的管理经费,让“老人保姆”们也能老有所依。

 

700元难请伙头工

      10 月16 日上午9 时,紫金柏埔镇敬老院,十几位老人聚在一起听山歌,神情悠闲,场面温馨而祥和。厨房内,一口蒸锅正冒着热气,里面摆满了蒸碗,配菜有萝卜、木耳、红枣等,香气扑鼻。见记者进来,正在往灶坑里添柴的俩人站起身来,脸上沾着些灰尘,汗水涔涔。这俩人就是敬老院的院长袁文深和他妻子兼同事刘本英。

      去年7 月,在柏埔镇敬老院工作20 年之久的老院长黄伟通因病故去,袁文深走马上任接替老院长之位,负责照顾院里30 位老人的生活起居。为请到一个做饭工人,他前后找了五个人,但都嫌工资低撒手走人,最长的干了三个月,最短的仅干了一个星期。没有人做饭不行,院里72 岁的老党员龚招娣顶了上去,煮了三个月饭,由于太辛苦累病了。无奈之下,他才把在利民村任妇女委员的妻子请过来帮助。

      刘本英说,一下子照顾这么多老人,还是头一次,“这饭不好做,有些老人偏咸,有些老人偏淡,口味不好调理,幸亏有龚阿婆经常来帮忙。”刘本英现在每天给老人们煮两次饭,工作很辛苦,但工资只有700元。

 

“三无”身份的尴尬

      类似柏埔敬老院的情况,在我市乡镇一级敬老院中并非个例。市民政部门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各地乡镇敬老院普遍存在管理人员少、工资低现象。除源城外,连平、东源、紫金、龙川等地乡镇敬老院,管理人员最多3 名,最少仅1 名,月工资最多的为800 元,最少的仅 500 元。而和平的17 间敬老院,全部没有管理人员。

      市民政局局长王爱平说,除了工资低,我市乡镇敬老院还普遍存在工作人员身份不清,关系不明,无社保、无医保、无退休金的“三无”尴尬。

      10 月15 日,记者在漳溪敬老院采访时看到,70 岁的院长邱启行正拾掇一辆运垃圾车,准备拉残疾院民邱东每到漳溪卫生院看病。说是院长,但邱启行跟一般院民一样,每月也只拿250 元的 “五保钱”。

      虽然没有工资,邱启行要做的事却不少,院里12 个老人的吃喝拉撒问题都要管。邱启行无奈地说,老人们都很可怜,不能撒手不管,“要凭着良心干事”。可是想到自己的今后,他也十分茫然:“我现在52 岁,再过几年退休后,就不知道生活怎么办。”

 

敬老院的“高度自治”

      由于管理人员不到位或积极性不高,大多乡镇敬老院的五保人员只能采取“自我管理,老人治院,高度自治”的模式。

      2004年,我市开始实施“敬老福星工程”,全市91间泥砖瓦结构的敬老院全部完成拆除重建,新增床位 1143个。一些敬老院还配置了娱乐室、棋牌室、阅览室等活动场所。乡镇敬老院“旧貌换新颜”,但运作经费并没有增加多少。目前全市仅有连平和紫金的县级财政给乡镇敬老院安排了一定的办公经费。连平县规模较大的敬老院每年安排3 万元,规模小的每年安排2 万元。紫金县则按照每10 人配备1 名工作人员的比例,给每位工作人员每月500 元工资,不足部分由乡镇政府解决。其他县区的敬老院管理经费全部由乡镇政府负责,这造成乡镇政府负担过重,管理经费得不到保障。

      为解决经费不足,不少乡镇敬老院通过发展蔬菜种植、养鸡、养猪等副业,来实现自我发展。柏埔敬老院就利用院落“四旁”开辟菜地,再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特长组织老人参加劳动生产,搞起了 “庭院经济”。“为的是摆脱依赖政府拨款供养的管理模式,摸索出一条通过自己创收来提高供养标准的发展之路。”袁文深说。

 

拟纳入事业单位管理

      对乡镇敬老院的这些问题,市委书记何忠友日前在市民政局调研时指出要一市一情,切实解决这一“底线民生”问题。

      目前,省民政厅正在全省推广梅州、韶关等地经验,理顺敬老院管理体制。王爱平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省民政厅的要求,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将全市农村敬老院全部纳入当地乡镇政府的事业单位管理,敬老院工作人员编制按照与供养人员1:10 的比例核定,根据敬老院供养人数,每间敬老院每年安排3 至5 万元的管理经费并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确保这些敬老院能正常运转。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上一篇:205国道文明示范路骆湖至柳城段改建工程或年底动工
下一篇:我市“高床发酵型”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模式受专家肯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