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村民给“织草席手工艺”过生日 纪念并感恩先人的智慧

打席手艺在乌石村代代相传

     “席床”,是乌石村先民朝夕相伴而又赖以生存的打席工具。为纪念先人智慧和感恩祖辈留下的织草席手工艺,乌石村后人把它作为纪念对象,进而形成了一个特别的节日—— “席床生日节”。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乌石村人热烈欢庆,开展织草席比赛及表演防身术等纪念活动,活动延续数百年而不衰。

      记者前天了解到,随着和平县打造“文化旅游年”的深入推进,和平林寨计划把这一节日与古村旅游相结合,丰富古村客家文化内涵,从而促使这一民俗节日得到更好地延续。

 

“天下客家第一节”

      乌石村居住的村民均为黄姓,他们祖祖辈辈以打(织)席手工业维持生计,与席床朝夕相伴,紧紧相连。相传,元末明初,乌石村开基祖鉴兴公(文谦公次子)从龙川迁徙至高石镇即乌石村,见此地沼泽地连片生长着绿油油的淡水草,于是就地取材,制作席床,以淡水草编织草席,兴起“ 打席”手工业。从此,打席这一手工艺世代传承,成为乌石村族人维持生计的主要技能。

      黄氏鉴兴公次子景贵公自幼舞棍弄矛,独创了攻防缜密而简练实用的“席拳棍”术,并传授给族人,成为族人强健体魄和赶集卖席时防身自卫的武艺,从此乌石村世袭尚武之风。黄氏后人为感恩祖辈授传打席手工艺给自己带来稳定的生活,于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杀猪、宰鸡、磨豆腐,举办家宴,为“席床”做生日。男女老少欢聚一堂,畅怀宴饮,表演席拳棍术,自娱自乐,热烈异常。

      这个节日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该村的独特民俗。2009 年4 月28 日,一直保存在乌石村黄氏祠堂的席床组件运到广州市二沙岛展览馆展出,深受与会人士赞赏。“席床生日节”由此也被誉为天下客家第一节。

 

旅游结合再现生机

      乌石村“席床生日节”推动了当地的尚武之风,也造就了一批席拳棍术职业教头,这些教头也常在乌石村周边地区黄氏族群内“起转”传授席拳棍术,以扩大影响。席拳棍术成了乌石村联络沟通周边地区黄氏族群情谊的重要纽带,席拳棍术职业教头俨然是乌石村族群文化的传播者。

      东水镇桥头村今年90 岁的黄连喜是乌石村席拳棍术教头职业生涯的见证人。据老人讲,他11 岁就开始拜师练习席拳棍术,当时,村子里请了3 个席拳棍术教头:黄盛悦、黄世鸿、黄金礼。黄盛悦、黄世鸿是乌石村人,黄金礼是山前六兜树村人,是乌石村席拳棍术教头黄盛照的徒弟。3 个教头住在桥头村,“起转”传授席拳棍术,他们在村里受到厚待和尊重,村里好吃好菜“养”师傅, “养”了差不多一年时间。黄连喜一开始是练习“蹲步头”,扎马步;后来练习“七煞”、“马上跑道”、“大翻花”、“小翻花”、 “中劲”、“雪花盖顶”等套路,他后来还跟着师傅一起到本县的彭寨镇、合水镇等地“起转”传授席拳棍术。从黄连喜叙述的棍术套路分析,很显然,他们当年学习的棍术就是地地道道的乌石村的席拳棍术。

      据悉,目前席床生日节等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和平正着手将“席床生日节”、浰江船谣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计划把“席床生日节”与林寨古村结合起来,丰富古村客家文化内涵。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三路一桥”工程有望2015年建成通车
下一篇:工商部门在市区创建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