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新闻媒体不断推出报道为打造“广东绿谷”鼓与呼
金秋河源,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我市新闻媒体记者近一年来,用笔和镜头,又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打造“广东绿谷”,为人民幸福而发展、实现“ 三大崛起”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深入采访,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凝心聚力鼓干劲。
浓墨重彩推出系列重大报道
一年来,我市各新闻媒体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浓墨重彩地推出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
《河源日报》充分发挥市委机关报的权威主导作用,相继组织实施了 “为人民幸福而发展——打造‘广东绿谷’”、“三赛——聚焦全市重点项目”、“三打两建·善治河源”、“打击 ‘三违四抢’”、“创文明城市·建幸福家园”、“市区群众文化活动巡礼”等一系列主题报道,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河源广播电视台发挥“喉舌”作用,采取广播、电视、网站、手机四位一体的方式,做好主题报道,突出宣传重点。先后组织了《为人民幸福而发展——抓落实、看行动、见实效》部门系列访谈,在重要时政新闻栏目和网络专版开辟“‘三打两建’在行动” 专栏和“打击‘三违四抢’,建设美好家园”专栏,广泛深入宣传,营造“三打”强势舆论氛围。
《河源晚报》始终坚持从晚报的风格和地方特色出发,走市民化、生活化的办报之路,以领导的关注点、群众反映的热点、社会焦点作为宣传报道的着力点,及时开辟栏目,以通讯、图片、专题报道、系列报道等形式,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和各项决策,及时、准确、广泛地做好宣传。
系列重大主题报道的推出,有力地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打造“广东绿谷”推进“四大战略”、实现“三大崛起”、建设幸福河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此同时,深入开展 “走转改”活动,记者深入到各县区乡镇、村进行采访,“接地气、抓活鱼”,尤其是在三家媒体联合开展的“古村落文化行”大型采访活动中,记者下基层,访古村,写文化,佳作不断,好节目迭出。
加快传媒转型夯实发展基础
一年来,河源各新闻媒体积极推进全媒体建设,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全媒体之路,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完善传播体系。
今年3 月,《河源日报》旗下河源网络电视成功开播。这是河源日报社近年来以全媒体建设作为主要抓手,致力推进由传统党报向现代传媒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河源网络电视现已推出《河源新闻联播》、《河源在线》等节目,并与市纪委监察局、市作风办联合打造旨在促进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品牌视频直播互动节目《万绿清风·作风建设面对面》。河源广播电视台上半年筹措资金600 多万元,全力打造网络电视台和数字广播系统,同时对桂山发射基地建设、电视广告插播系统等进行更新或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了传播力和安全播出能力。河源晚报社继续加大报网融合力度,全力推进全媒体发展,自主开发了网上订报阅报软件系统,建立了采编移动办公平台,目前正在推进手机阅报客户端软件建设工作。
与此同时,河源日报社今年提出将围绕“打造现代传媒产业体系,实现传统党报向现代传媒的历史性跨越”的总体目标,通过5 年的努力,力争组建具有较强实力的河源日报传媒集团,当前正强力推进“河源报业传媒文化产业园”建设步伐。河源广播电视台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启动 “数字广播一体化网络”、“网络广播电视台”建设。
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竞争力
近一年来,我市各新闻媒体不断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通过机制创新、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新闻媒体的人才素质、新闻媒体的竞争力。在全国、省、市新闻奖项评选中,我市各新闻媒体斩获丰厚,如《河源日报》7月1日版面荣获广东新闻好版面二等奖,河源广播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天下客家》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第22届“星光奖”)的电视纪录片提名荣誉奖,河源晚报的通讯《消防水费分摊小区住户合理吗》荣获中国晚报协会赵超构新闻奖二等奖;此外,一批作品分获河源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广东新闻奖等奖项。当前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河源的新闻媒体正以发展新媒体为契机,通过加快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做强做大新闻文化产业,不断提升了党报、党台的发展力、竞争力。
上一篇:我市8家企业抱团到东南亚开拓市场
下一篇:我市新闻界喜迎记者节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