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将把最美客家文化展现给全国观众

    

 演员们正在加班加点排练节目。

     11 月18 日至20 日,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在我市举办,届时,将有来自全国20 多个客属地区或客属团体参加盛会,19 支文艺团体1000 多名演员倾情演出。日前,记者从市委宣传部获悉,文化节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其中,开幕式晚会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连日来,记者带着好奇,来到多个排练现场探班。

分享客家新娘的喜悦

     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舞蹈室里,一群姑娘身着红色纱裙,或站在藤凳上遥看远方,或端坐于藤凳上,宜喜宜嗔,不时出现客家姑娘洗衣、抱孩子的动作。指导老师韩博莹告诉记者,所排练的是在开幕式上表演的舞蹈《客家新娘》,反映的是一群女子由女孩变新娘的过程,体现客家女子嫁做人妇,承担家庭重担,自强不息的高贵品格。

      “每一个女子都会从青葱少女变成勤劳的媳妇,她们不仅要面临身份上的转变,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改变。”舞蹈的动作虽然相对简单,但如何用肢体语言去诠释这一身份转变的复杂心理,对于这群稚嫩的演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为此,韩博莹给演员们讲解客家嫁娶的风俗,播放关于客家新娘的纪录片及歌曲。从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教起,指导演员们反复练习。在现场,记者看到,一张张含羞带怯的笑脸上充满着一种待嫁女子幸福的笑容。

带着孩子来排练

      “摆腰,笑……”在河源广播电视大学的排练厅,老师罗雪梅在指导演员们排练。一群身材曼妙的女孩身着练功服,或手拿凉帽,或手持花笼,在旋律中翩翩起舞。罗雪梅告诉记者,这支有57 名演员参与的舞蹈是客家文化节开幕式上的开场舞《星火相传》,这个舞蹈融入了最具客家特色的元素,也叫花灯舞。

      作为指导老师的罗雪梅,是一位7 岁孩子的母亲。自9 月份以来,她们就为了这个节目在加班加点地训练。她原本一周要给学生上18 节课,而紧张的排练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每天额外添加了 2 节课。由于没时间做饭,儿子都是在他叔叔家搭伙。每天晚上7 点半至9 点是舞蹈排练的时间,由于丈夫在异地工作,无人看管儿子,罗雪梅只好带着孩子来排练。目前,这支舞蹈结构上已经编排完毕,处于细节上的打磨阶段。罗雪梅笑着说:“带着压力前行,我们会奉献一场完美的演出。”

一个动作练习七十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给观众带来一场高水准的晚会,演员们只有加紧地练习。韩雪莹说,在《客家新娘》舞蹈中,有一个客家新娘出嫁时的动作,演员们要把手中藤凳上扎成一朵花的红布解开,变成一件客家新娘的嫁衣围在腰上。在完成这个动作时,演员们既要动作迅速地打开红布,又要优雅地摆动裙摆把嫁衣穿上。为了使这个动作尽善尽美,裙子上的暗扣都是由演员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光是穿裙子这一个动作就已经练习了七八十遍。

      在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开幕式晚会上,将有来自全国各地客家地区的19 支文艺团队的精品节目,其中河源占据5 个节目。舞蹈《采茶的妹妹担柴的哥》就是其中的一个,排练中,演员们经常有踮脚、旋转的动作,舞鞋容易磨损。对此,队长王海州笑着说,演员们自己也记不清到底磨烂了多少双鞋。

      本报记者 刘曦 文/图

     






上一篇:万绿湖生态度假区将添好去处一旅游项目有望启动建设
下一篇:河源生态区位很重要 为保护青山绿水生态公益林再扩张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