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湮没在荒丘之中 被水葫芦覆盖 涧头镇一古桥亟待保护

永定桥,默默地伫立在河畔。 

    

 在我市境内的诸多古桥中,东源县涧头镇东坝村的永定桥显得格外神秘。这座初步考证为明代的石桥,湮没在荒丘之中鲜有人知晓,但其建造者是谁?具体修建于何年?均无直接的史料可考。

  正如市博物馆馆长黄东所说,“从这桥的材料与桥孔的设计考证,这桥应属明代石桥,就修筑时间而论,堪称‘河源第一桥’”。几百年过去了,永定桥上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喧嚣,沉睡在新丰江畔。

湮没荒丘的古桥

      日前,记者来到东坝村看到,永定桥隐身在新丰江上游一个不起眼的荒丘之中。由于人迹罕至,永定桥桥身已被水葫芦所覆盖。周边又有几丛竹林,一些枯死的竹子横七竖八地倒在桥身上。记者将桥身上的水葫芦清理干净,才看到镶在桥梁中心的“永定桥”三个楷书大字。

      据东源县文广新局提供的相关资料记载,永定桥为东西走向,建于明代,原来是连平到和平两县的主要通衢要道,为两孔石拱桥,桥身及桥墩及分水尖由花岗岩石砌筑,桥长53米、宽6.95 米,分水尖长13米,是我市境内仅存不多的两孔石拱桥之一。古人筑桥技术精湛,虽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但至今仍坚如磐石,可见该桥建设质量之好、设计之科学。经考古人员考证,永定桥桥拱采用了糯米和白灰过滤混合的粘合剂,条石间最宽的石缝不超过3毫米,最窄的仅1毫米。

       建造年限有待考证

      永定桥桥面由花岗岩条石铺砌,红砂岩望柱,莲花状柱头,两边设有桥栏,高1.3 米。两旁桥身各有3 块石刻栏板,每块长 2.6 米、宽1 米。一边阴刻“ 直矢”、“永定桥”、“日升”;另一边刻有“平砥”、“利有伩徃”、“月恒”等字。记者看到,每块栏板两边桥柱刻有一副对联,字迹已模糊不清。“日升月恒”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在明代常用作祝贺词,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

      记者查遍了桥身,并无年号落款,永定桥具体建于何时有待进一步考证。要查明古桥的历史信息,只能寄望于史志记载。遗憾的是,记者查阅清代版《河源县文物志》、《惠州通志》均一无所获。在明清时期,修桥通常是一件关注度极高的民生大事,地方志中均有开设“津梁”章节来记载每座桥梁的建造情况。

      以永定桥的建造规模以及它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很难相信这座桥梁会被忽视。

古桥渴望呵护

      如今,永定桥没有被东坝村民使用,村民也都纷纷表示,希望能将这座桥保护好,保护历史,保住文化。

      永定桥是客家先民精湛造桥技艺的见证,更是先贤乡绅行善积德的标志。然而,它却湮没荒丘,远离人们的视线。记者了解到,永定桥早在2010 年已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桥边却未设立保护石碑。记者在采访中,大多数村民认为,已经有几百多年历史的永定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被保护和修缮。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上一篇:三友集团以诚待人诚信经营在20年风雨变迁中发展壮大
下一篇:我市各县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河源发展蓄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