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街头不见一片落叶 违规过马路被罚款
细微处见精神,垃圾桶用薄膜遮住以防风吹。
作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 之一,株洲给人的历史印象就是焦土般的脸,灰蒙蒙的天,乱杂杂的人流,但走在今天的株洲街头,看到的是整洁笔直的沥青路,绿树下掩映着休闲座椅,不知名的小花开遍每个街角,连立交桥上都被绿色的藤蔓缠绕。沉浸于她的优雅与从容,仿佛“穿越”在某个北欧小镇,让人不禁疑问:这里真是株洲吗?
是的,这里就是株洲。短短几年间,她从一座曾经以污染和脏乱差而“闻名遐迩”的工业重镇,变成了如今“美名远扬”的美丽宜居城市。
街头不见一片落叶
崭亮如洗的街道,一眼望去,黑底沥青马路上的白、黄、绿三色标线,如简约的线谱般清晰明快,可与机场跑道的标线媲美,这就是株洲街道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株洲人究竟是怎样做到的?记者通过两天的观察,最深的感受就是:株洲人把想到的都做到了。
“首先是把路修好,然后把地搞干净,营造一种让大家不忍心破坏的环境。”株洲晚报同行告诉记者,2008 年开始,株洲市对市区154 条小街小巷进行改造,将所有道路全部铺设全新的柏油马路,在改造过程中,同时解决空调外机乱挂、楼外电线乱拉等问题,尤其是解决好各种管线一次性入地的问题,避免了日后相关单位随意就对马路“开膛破肚”。
街道换上新装后,为了给街道保洁,市政府除了要求承包的环卫公司每天晚上清洗马路外,还将数千下岗工人聘为环卫工人,实行三班倒24 小时上街,要求他们将所分管负责的路段清理得不见一片落叶,一个烟头。
在株洲最繁华商业街之一的人民南路,记者走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一片垃圾,就连不太被人关注的下水道口也是清洁而通畅,极少看到树枝、垃圾“藏身” 其中。本报一行漫步街头,逛累休憩时,几名同事抽完烟,但发现附近没有垃圾桶,只好将烟头拿在手中,直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丢进去。因为,这里的地面干净得让人不忍心留下哪怕是一点点的垃圾。
罚出来的守规矩
“不要乱穿马路哦,要罚钱的!”一出街,出租车司机总是友好地提醒记者。记者看到,在市区街头的每个路口,都有戴着红袖章的环卫监督员在执勤。据了解,株洲聘请了1045 名下岗或退休“40、50”后人员当市容环卫监督员,对城区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与处罚,如乱丢垃圾罚款10 元、乱穿马路罚款20 元等。
“现在90%以上的株洲人都知道乱穿马路要罚款,这是罚出来的自觉。”株洲晚报一名同行告诉记者,他曾看到一个小伙子不愿意交罚款,结果几个市容监督员围住他劝了半个小时,最后小伙子觉得难堪,只好现场把钱交了。“久而久之,我们都形成不随手扔垃圾、乱穿马路的习惯。现在被罚的多是初来株洲的外地人,其中还有外国人。”
就此,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一名市容监督员,这名叫刘喜娥的老人告诉记者,这几年,株洲最大的变化,就是身边的人变得文明了。“2008 年,我刚上路执法时,最多的一上午就开出600 元罚单。”刘喜娥回忆说,那个时候,横穿马路的人很多,机动车想开快一点都很难。“如今大家都知道不按红绿灯指示过马路要罚款,现在每天只能开出四五十元的罚单。”
除了对乱扔乱穿马路的路人进行执罚外,对占道经营等乱摆卖行为,株洲也同样不留情面。来到株洲第一天的深夜12 时,本报一行来到湘江边的宵夜一条街上探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根本想不到,这里是株洲著名的宵夜一条街:整条路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各式各样的餐馆、烧烤店、吊锅菜馆里热闹非凡,但看不到一家店子出店经营,看不到一家烧烤摊子摆上人行道,更看不到满地乱扔的竹签、纸巾及塑料袋等。“一摆出来就有人管,一扔就有人来罚款,所以干脆就安分守己啰!”一名餐馆老板娘这样说。
本报记者 晨啸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