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

      3 月17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李克强等步入金色大厅。据新华网

      昨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阅读提示

    据新华社消息,昨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四位新任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陪同。

  

    谈政府改革:要有断腕决心

      新加坡《联合早报》:这次国家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引起高度关注,请问李总理,这次改革是不是您理想的方案?怎样达到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

      李克强: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谈环境:同呼吸就要共奋斗

      法国《费加罗报》:现在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包括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在中国政府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否同时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公众和舆论是否可以更多地监督政府在这方面的措施?

      李克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包括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刚才记者先生讲到,一段时期以来,北京、实际上中国东部比较大范围出现雾霾天气,我和大家一样,心情都很沉重。对这一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去进行治理。

      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所以这里很重要的是,不论是污染的状况、食品问题,还是治理和处置的效果,都要公开、透明,让公众、媒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加以监督,这也是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来硬化企业和政府的责任,也可以增强人们自身的防护意识。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大家都尽一把力。

      谈港澳:尽心尽力维护

      凤凰卫视:两年前您到访香港,带去了中央政府的大礼包,未来有哪些新的举措?

      李克强:我记得前年到香港访问,宣布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繁荣,推动两地深化合作的一系列政策,你把它比喻为“大礼包”倒是很形象。不过这个“大礼包”的干货要一个一个地打开,才能用好、用足,还需要两地共同努力。凡是有利于港澳同胞福祉增加、内地和港澳合作深化、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的事,中央政府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做。

     

               谈施政思路:要有法治精神

      人民日报:请问总理,您的施政目标是什么?您打算首先去解决的主要问题又是什么?

      李克强:关于施政目标,可以说中共十八大已经做出了全面部署,这就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

      偌大个中国要解决的事很多,如果说主要问题的话,我想: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可以料想,未来中国经济环境依然是严峻复杂,我们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制潜在风险,使中国经济不发生大的波动。

      第二,是不断改善民生。也就是说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的群体。

      第三,是要促进社会公正。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解决这三个问题,也可以说是实现三项任务,还需要有三大保障。一是建设创新政府,依靠改革开放使经济社会充满活力;二是建设廉洁政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效率;三是建设法治政府,这尤为根本,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

     

谈反腐败:对腐败分子绝不手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近一段时期,一些地方接连曝光腐败案件,新一届政府将会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让人民对反腐败更有信心?

      李克强:中国政府反对腐败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这里我也想表个态。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我们愿意接受全社会、接受媒体的监督。

      我们还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

    

  谈中美关系:使共同利益超越分歧

      美联社:中国提出与美国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那么中方希望美国做些什么?

      李克强:新一届中国政府会和过去一样,高度重视中美关系,因为这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我们愿与奥巴马政府共同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你问到怎么构建,这使我又想起在中央政府工作后,我经常会见美国的政治家,他们和我谈话,很坦率地说,我们是为美国利益而来,我跟他们说,我是为中国利益工作。既然大家都讲利益,那好,利益就有共同点、汇合点。可以回想一下,30 多年前,中美的贸易额不过10 亿美元,去年已经达到近5000 亿美元。我们会继续推进互利共赢合作。我想未来中美在贸易、投资方面的机会、空间比过去30 年会更大,会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当然,我不否认中美之间有分歧,但只要我们相互尊重对方的重大关切,管控好分歧,就可以使共同利益超越分歧。中美创造的独特的文明、文化也可以互学互鉴,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夯实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

     

谈改革: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中央电视台:您多次提到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但是我们知道,现在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社会普遍上说深水区的改革相当困难,可能会触及到一些利益群体,甚至这些利益群体可能会形成对改革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怎么通过改革来释放红利?着力点主要在哪些方面?

      李克强:我之所以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还要用开放来带动转型,重点是进一步开放服务业。

      至于你刚才说到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

      谈城镇化:以人为核心保粮食安全

      新华社:当前社会上有很多关于城镇化的讨论,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没有必要主动去推进。也有人担心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会有很多农民失去土地,进而形成一个新的阶层,城市贫民阶层。总理对此如何看?

      李克强:你刚才讲到了社会上对城镇化有许多议论,我大都听到了,也很关注。这些议论、担心,我想都是为使城镇化的路走得更好。

      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谈两岸关系:花好总有月圆时

      台湾《联合报》:近年来,两岸关系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您对于未来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和愿景?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机遇和挑战在哪里?

      李克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居住在两岸的是骨肉同胞。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年两岸关系向着和平发展的方向发展,两岸合作的成果在不断扩大。我想,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维护同胞之情,两岸关系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当前的机遇,而且使未来的机遇不断地扩大。新一届政府将会履行上届政府所做的承诺,并且要努力寻求合作的新的推动支点。大陆和台湾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把它一道维护好、建设好,使其花团锦簇,我想花好总有月圆时。

      谈中俄关系:推动互利合作

      俄新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访问俄罗斯,您怎么评价中俄关系?将在哪些方面推动中俄合作?

      李克强:不久习近平主席将访问俄罗斯,这本身就说明中俄关系的重要性。我们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我在和俄罗斯地方民间人士接触过程当中,也深感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提升中俄务实合作的水平,发挥中俄经贸互补的优势。我还记得出席一个经贸方面的论坛,当时我说,中俄双边贸易额是800 亿美元,我就憧憬,通过共同努力,再翻几番没有问题,而且可以实现共赢。

      谈个人心得:行大道 民为本 利天下

      凤凰卫视:能不能借这一个机会,谈谈您从政生涯一路走来从最基层到最高层您个人的情怀?

      李克强:我曾经是安徽凤阳的插队知青,很难忘那一段和乡亲们度过的艰难岁月。那里当时是中国农村出了名的穷地方,也是后来中国农村承包制改革的发源地。我还记得1977 年高考后,我是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录取通知消息的。

      正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命运,使亿万农民脱贫,也使许许多多的人出现了重大的人生转折。现在改革的重任落到了我们这一代肩上,我想我们要尽力使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年轻人充满希望,使我们的国家生机勃勃。我想说的是,在我个人的经历,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上一篇: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下一篇:我市全国人大代表受访时表示 已尽己所能履行好职责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