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党代表接待日市长解难题 150亩良田将告别灌溉难

村民纷纷加入工程施工中。

     “还有200 米左右就完工了,以后浇田再也不用挑水了。”村民钟裕云指着正在修建的水圳说,再有几天工程就将竣工通水了。几天前,记者在紫金县黄塘镇庙前村陶口村民小组看到,许多村民挽起袖子,自带工具义务帮助施工队修筑水渠。

      这条水渠修好后,“渴”了几十年的150 亩良田将告别灌溉难的历史。

      水渠失修五十年 村民挑水浇良田

      今年69 岁的村民钟金保是该村村民小组原组长,他告诉记者,庙前村陶口村民小组近400 人,共拥有农田150 亩,可是由于该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用于灌溉的水源仅仅靠一条长达一千多米的泥沙水沟渠。可是,这条水渠因年久失修,加上通水时渗漏严重,通水灌溉成了当地村民的一件难事。钟金保说,小沟渠是1958 年的时候村民自己开挖建成,引进村头河流水源灌溉农田。几十年过去了,由于水渠年久失修,加上长期的雨水冲刷,不仅造成水渠中的泥沙不断流失,进入水渠的河水由于出现渗漏,很难到达农田。

      “上面长了杂草,水通不了就得用锄头去清理”,钟金保说,河水从水源地流到村里田地仅一千多米的路程,从村头流到村尾却需要整整两天时间。为此,村民经常要在夜间进行轮流灌溉农田,实在没有水灌溉,村民只能靠自己到河边挑水灌溉。有着44 年党龄的村民钟裕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最终由于资金等原因,使得水渠无法得到修复。良田灌溉难,成了困扰村民几十年的老大难问题。

      党代表接待日里 市长当即解难题

      去年10 月份,市长彭建文带队来到黄塘镇开展党代表接待日活动。钟裕云和村民代表听到这一消息后,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向彭建文反映了农田灌溉难问题。当彭建文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当即指示紫金县有关负责人尽快为村民解决这一难题。

      这让村民们感到万分欣喜。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市、县有关部门努力下,今年3 月7 日,由政府投资共20 万元的农田水利工程正式动工。

      几天前,记者在钟裕云的带领下来到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这条从水源地通往农田的水渠,全部采用水泥修筑,全长1300 米左右,修建好的水渠横穿村民屋前到达农田。考虑到村民的农田集中面积较小,县、镇有关部门和施工队还将农田用水引流路线规划到每块农田前面,以方便农田灌溉。

      水渠修到农田边 村民挽袖齐上阵

      工程正式动工后,施工队员严格按照工程规划施工。同时,村里许多村民得知这一好消息后,不仅拍手称快,而且还纷纷卷起袖子,带上自己家中的锄头等工具,来到施工现场,义务帮助施工工人施工。

      庙前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村民们听到工程施工的消息后都欣喜万分,但由于近期频繁的雨水天气,导致工程施工不得不延期。“好多村民都自己带工具到现场帮忙开挖,大家都希望能早日通水,让农田得到灌溉。”今年60 岁的村民钟淑云看到大家都去帮忙修水渠,也投入到了施工行列中。

      记者获悉,在施工方和当地村民的积极支持配合下,仅26 天时间,全长1300 多米的三面光水圳工程已经接近完工。从此,困扰村民多年的良田灌溉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更多信息相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3408&highlight=%C1%BC%CC%EF

      本报记者 吴奕镇

见习记者 陈伟新 文/图






上一篇:河源全国人大代表进村入户 零距离宣传两会精神
下一篇:云浮组团来到我市交流探讨创卫经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