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救灾减灾工作会议召开 提出要及时报送灾情
本报讯(记者 谭兴孚)昨日, 2013 年全省救灾减灾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会议要求各地严格落实24 小时汛期值班制度,及时收集、报送灾情,延误上报将追究责任。在灾害来临时,适当扩大紧急转移范围,及时发放救灾款物,确保灾后6 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初步救助。
会议要求,今年起,市、县要尽快制订和出台灾害救助标准,县级仓库要将帐篷、折叠床、衣服、棉被和毛巾被等4 个品种列入必须储备的物资,切实提高救灾资金和物资保障能力。严格落实24 小时汛期值班制度,进一步明确值班领导和工作人员责任,各地要按民政部《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报告制度》的要求,及时收集、报送灾情,延误上报将追究责任。在灾害来临时,适当扩大紧急转移范围,尽量避免人员伤亡,及时发放救灾款物,确保灾后6 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初步救助。
会上,河源、珠海、惠州、江门、肇庆5 个市分别发言作经验交流。据介绍,我市于2009 年4 月成立了市减灾委员会,全市灾害应急救助协调机制得到全面加强,基本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其操作手册,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各级预案有效对接。近两年,我市共发生3 次4 级以上地震,市和有关县区均及时组织灾情会商,启动应急响应,并在2 个小时内完成工作部署,派遣人员到达现场开展工作,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我市还建立灾害隐患评估制度,完善了《河源市自然灾害信息采集上报工作制度》,积极建设市、县、镇、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灾害信息采集网络;加快推进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目前除和平县正在新建外,市、县两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均已按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初步形成。
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以上自然灾害应急避护场所15 个,主要集中在市区和县城。2011 年以来,还从福利彩票公益金市本级留成部分拿出69 万元,资助15 个社区完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其中4 个已获评“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