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征文比赛助力河源“创文”

征文比赛活动期间,学校参与热情极高,取得了显著效果。

                

 

                     “东华口腔杯征文     130篇作品入围

               三甲花落谁家  读者亦可评说

   本报讯(记者 谢雨望 吴志坚)为进一步加大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宣传力度,推动“创文”活动深入开展,由市创文办、市教育局、河源晚报社联合举办,东华口腔独家冠名的“东华口腔杯·我与创建文明城市同行”市区中小学生征文比赛,目前已进入决赛阶段,共有130 篇作品入选,广大读者可登录河源新闻网(http://www.hynews.org/zw2013/),对参赛作品进行投票。

      据介绍,此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教育局对此专门召开相关会议,及时向市直各中小学校及源城区教育局下发通知。在征文活动期间,本报充分利用正报、《河源晚报教育版》、《河源新闻网》等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报道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比赛氛围。此外,市区各学校还把此次活动当作学校本学期的一项重要活动,安排专人负责,做到了“人人参与、班班比赛、层层选拔”。

      作为征文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许多学生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市三小学生叶子告诉记者,她根据老师的建议,采取了最能表达心声的书信方式来写。而为了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她与父母常常登录本地新闻网查阅我市“创文”的情况,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创文”的内容与意义。采访中,不少学校及家长向记者反映,此次征文活动对他们触动很大,不仅提高了对“创文”的认识,还增强了人人支持 “创文”的责任感。

      据了解,此次征文活动共有市直及源城区58 间学校近4 万名学生参加。经过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后,目前有130 篇文章入围。为了评出优秀作品,组委会已将入围的130 篇文章,上传至《河源新闻网》开设的征文活动专栏进行展示,并邀请广大读者对作品进行投票。

     

 关注度持续高涨 好声音此起彼伏

      征文比赛开锣以来,社会各界关注的声音便持续不断,无论是教育部门、校方,还是学生、家长及广大热心读者,均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热情。昨日,记者走近他们,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

教育局:参与本身是一次教育

      赖伟建(市教育局教研室老师):开展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市区中小学生参与河源“创文”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参与,影响和带动广大市民关心、支持并广泛参与我市的“创文”工作,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创建氛围,进一步推动我市“创文”工作的深入开展。

      事实上,这个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在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这项活动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因为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特别留意身边与“创文”有关的人和事。从目前收上来的作品来看,不单是中学生,小学生也同样能够将其日常生活中所看到、听到的事情,在文章中反映出“创文”的主题。他们能够去分辨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从而透过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来提示人们要怎么样做个文明人。

冠名方:人“美”河源才更美

      黄芬梅(东华口腔负责人):作为此次活动的冠名商,东华口腔其实一直是河源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谈起为何冠名此次活动时,东华口腔负责人黄芬梅坦言,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作为企业,有责任为“创文”尽一份力量。更重要的是,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创文”的理解和认识,继而促进社会形成关注文明、践行文明、养成文明的良好氛围。

      “其实,‘创文’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都离不开从小的培养。”黄芬梅表示,他们鼓励和支持在学校开展类似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对文明的信念,同时也带动更多的家长参与全市“创文”工作。只有这样,当市民变得更“美”时,我们的城市才能变得越来越美。

      

 学校: 是对学生自我心灵的洗礼

      吴平(源城区文昌中学校长):事实上,教育好学生是学校最大的责任,而这,首先要在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习惯上狠下功夫,尽心尽责地把他们教育成为一名合格的市民。而此次比赛,就是一个培养学生树立文明意识的有效途径,许多参赛的学生其实已经把自己对文明的想法,通过文章抒发了出来,这可以看作是一次对学生自我心灵的洗礼。

      池爱富(德爱学校校长助理):这让我们对河源“创文”在认识上有了根本性的提高,站在学校的角度上而言,就是让教职工、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认识到“创文”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进而将这种理念深入到内心。通过系统地学习后,学生对“创文”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觉得“创文” 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特别是让学生树立了践行文明、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意识。

                            

                         老师:培养孩子从点滴做起

      容惠娜(德爱学校三年级教师):低年级的学生可能对“创文” 内在的意义还不能领会,但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孩子们懂得了讲文明其实就是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比如,现在学校里许多低年级的学生,都渐渐养成了自觉观察不文明行为的习惯。如此一来,孩子们自然能够自觉摒弃许多不文明的习惯。

                          家长:与子女一同做文明市民

      林女士(文昌中学学生家长):“创文”,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家长,应当加强对子女不文明行为的教育和管理,与子女一同做文明市民,为河源“创文” 尽一份力。

      本报记者 吴志坚 张晓艳 文/图






上一篇:农夫山泉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 万绿湖水质一流
下一篇:市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