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肺”之战更重要是问责
10 月28 日,源城区埔前镇南陂村,不少刚收割完稻子的村民就地焚烧秸秆,四处浓烟滚滚,周围村庄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能见度极低。(详见本报10 月29日A1版报道)
无独有偶。笔者当日傍晚过胜利大桥时,在靠近胜利村一侧,有人在桥底燃烧杂物,一样浓烟滚滚,同样也无人过问,任其四处飘散。而在上周召开的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市长彭建文提出,要向污染大气行为宣战,要出重拳、用猛药,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槎城一方蓝天。
生于斯,长于斯的槎城人,对河源良好的空气应该记忆犹新。10 年前,一流的空气,曾是河源引以为傲的招商“头道菜”,想当年,那是何等的自信。也就在前几年,听闻京津冀地区备受雾霾困扰之时,有网友曾戏称,可把河源一流的空气卖到首都去,对河源的空气还是备感自信。可是短短几年,槎城空气质量却呈下滑趋势,曾一度“告警”。
防治大气污染,关乎槎城千家万户,关系市民幸福指数,有网友更是称之谓槎城的保“肺”之战。如今,政府已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出台具体举措,治理大气污染。笔者以为,这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问责。防治大气污染,不仅仅要问污染大气的人之责,更要问治污具体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之责,将大气防治和公务人员的官帽密切挂钩,问责到人,切实把大气污染防治落到实处,从而筑起防治大气污染的钢铁长城。
张 涛
上一篇:日行一善,在善中绽放美丽
下一篇:为何信任总是遭遇欺骗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