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童年时曾数过的星星
几天前,坐公交车下班晚归,一路灯火相伴,闻得车声,亦见得人流。“妈妈快看,满月!”身旁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女孩突然手指窗外夜空对着妈妈小声地喊。可等到那位妈妈转头去看时,皎洁的月亮却顽皮地 “躲”到了高楼后面。找了一会儿,母女俩终于在高楼的另一侧又看到月亮了,相视一笑。那天下了公交车,笔者特意抬头仰望,除了月光明亮可辨之外,夜空在“人间灯火”的辉映下一片灰蒙蒙,星星几乎一个都看不清。
一
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打一自然景观。对于这则谜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星星。其实,早在上古时期,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三星在户,龙尾伏辰”就是乡间流行的天文民谚。如今城市的灯光在逐渐淹没人们头顶的星空,曾经的民谚已鲜有人知,它们也跟随星空的逃离,渐行渐远,璀璨的星河已然成为稀客。
如今在城里,想看到小时候常见的灿烂星空,已成为一种奢侈,夜空已难觅“星踪”,人们已很难感受到那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年前发出的模糊而又神秘的微光。城市越来越亮的灯光和那不再纯净的空气,让我们忘记了那些遥远的星星,曾经是多么亲近的存在。
二
曾记得八月时节回乡,午夜时分,被隆隆火车响声惊醒,再也无法入眠,乘兴欣赏夜景,夜幕突现壮丽一幕,一轮圆盆般的明月出现在黝黑的山坳之上,如此柔和,如此之近,仿佛伸手就可摘到,想起王维的经典名句“月出惊山坳,鸟鸣山更幽”。从火车车窗向外看,月光下的小山村星火闪动,整个大地,一切都尚在沉睡之中。又过一处矿山,灯火直冲云天,夜色笼罩之下,那萦绕半山腰的薄雾此时此刻,格外分明。如此难得一见之胜景,不禁想起李白诗中“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那古代夜间冶铁场景来。此月,此山,此火,黎明之前的黑暗也是这般让人迷恋,至今难忘。
这也难怪,一些市民要观星要跑到郊区,甚至更远的地方。曾记得今年9 月,来自深圳多家媒体的记者夜行过东源黄田,美丽的乡间夜空,吸引了整整一车人下车观看。乡村的夜空寂寥而孤寂,而满天星斗却是那么灿烂如花。
“月是故乡明。城市的月亮看起来比老家农村的暗淡”,不少市民对此深有感触。以往夜晚,聚集亲朋好友在天台“晒月光”是不少“老槎”的保留节目。近年许多市民却更热衷在网上交流,驾车到哪个乡村、山顶更方便寻找一片赏月的清净天空。
璀璨的城市夜景,也让星空、萤火虫成为传说。“记得上世纪70 年代的时候,一年很多天都可以看到北极星,现在每年却是难得看见了,平常除了木星比较明显之外,其他的星星也难得一见了。”谈起星空变化,不少市民对此深有感触。1986 年2 月,曾有市民在市区目睹并拍下哈雷彗星的照片,到 2061 年哈雷彗星将再访,市民恐怕难以看到了。
三
这些年,随着亮化工程在国内许多城市大面积实施,“不夜城” 式的繁荣市景已不再只属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许多中小规模城市也踊跃地加入到不夜城的行列当中,这当然也包括我市。诚然,城市的繁荣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繁华的夜景不仅可以塑造城市的性格,更可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乃至竞争力。但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城市亮化无度扩张,那么城里人可能会由于长年看不清星空而“只知月亮不识星”。
一座座不夜的城市,一片片耀眼的灯光,让灿烂的银河、闪亮的牛郎织女星变得光芒暗淡,星空浩瀚的场景悄然逝去。站在被城市映亮的夜空下,我们该欣喜还是悲哀?在我们的心中,灯光与星光,哪个更重要?如果我们连星空都看不到了,那将是怎么的一种悲哀呢?
夜色已晚,半个月亮爬上山坡。远处,从槎城青石板老街上,似乎传来时隐时现的童谣声: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丁,数一数,数不清,星星盼着人儿归。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丁……一二三四五六七,数也数不清……
张 涛
上一篇:不要让游客“合个影留个念”就走
下一篇:要给群众一本明白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