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中的工地,施工要学会“低调”
本报12 月2 日报道:昨日,副市长李扬达率队检查市区多个施工工地,就创文检查重点区域如何做好迎检工作进行最后部署。据悉,我市将以此次创文检查为契机,对市区特别是老城区的施工工地进行整顿,做好外围形象的同时,着力解决工地内不文明施工、安全设施不达标、扬尘等问题,全面提升工地“围墙内”的管理水平。
点评:近些年来,生活在河源的市民会发现市区的变化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施工工地也越来越多。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市政道路建设,亦或是拆旧建新、维修保养,城市发展中的任何项目都会造就一个施工工地,而这些都是为了解决和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施工工地虽然是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作业,但却会对其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特别是位于闹市中的工地,其产生的扬尘、噪音等污染如果过大,势必会引起居民的反感甚至反抗。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到文明施工,如果身处闹市或繁华地区,更要学会“低调”,把握施工时间,以对社会、对环境、对涉及人群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实施工程行为,这样才能在构建高质量建筑工程的同时,得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
本报12 月3 日报道:日前,太阳升村、东埔村和高塘村3 个村级标准化卫生站开业揭牌,标志着源城区30 个村级标准化卫生站全部正式投入使用。标准化卫生站的运作,将有效解决全区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环境。
点评:从我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实际情况看,目前村卫生站的主要职责是从事农村人口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服务,和提供农村人口防疫与妇幼保健、参与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公共卫生的服务。过去,部分农村一方面希望把村卫生站建成能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另一方面却难以提供相应的财政扶持,导致村卫生站无法体现农村医疗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此次源城区投入3000 多万元资金保障村卫生站建设,切实体现了政府希望冲破医疗体制、机制的矛盾,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将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建成非营利性公有制卫生机构,以确保农村医药卫生事业社会公益性的强烈意愿。
栏目主持:黄冉
上一篇:别让农村敬老院形同虚设
下一篇:购物与理性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