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要过节,过好节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流行起了一组“TA 想要圣诞礼物”的组图,堪称索要礼物的神器。许多朋友纷纷转发,半带期待半带玩笑地说着,圣诞快到了,看能不能捞到几份礼物。圣诞这个原本是一个关于耶稣诞辰的故事,发展到现在,变成了一个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驾着鹿拉的雪橇,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的故事。眼瞅着下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过节的话题。

在我们普遍的印象里,圣诞节就是个“洋节”,是情侣们聚餐、求婚的日子,是一个属于情人的节日。然而,究其原义,圣诞节是属于每个拥有童心的人的节日,他们相信自己的善良会受到圣诞老人的关注,得到一份精美的礼物来回报自己一年来的乖巧。

虽然驾着雪橇的圣诞老人的起源是一个故事,但我现在要说的,却不是一个童话,而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位于北极圈上的罗瓦涅米市有一个圣诞老人村,村里专门有一个圣诞老人邮局。这座世界上唯一设在北极圈上的邮局一年四季总是门庭若市,热闹繁忙。每年都收到世界各地来信,据说只要你给他写信,他就会给你回信,并给你赠送礼物。

这是笔者初三时在《英语沙龙》里看到的一则趣闻。“有礼物!还是外国的礼物!”被这一念头砸得满眼冒星星的笔者,一时冲动就提笔写了一封满怀深情的信。由于是寄到芬兰的信件,笔者第一次去邮局买了国际信封,贴上了国际邮票。然后,笔者就满心期待地等着回音。几个月后,笔者果真收到了回复,给笔者讲了圣诞节的渊源,以及圣诞老人邮局里圣诞老人和精灵们所做的事情。虽然那封信在后面搬家的时候遗失了,但却在笔者心里留下个印记。原来,圣诞节不是单单的送礼物、买东西,而是一个传颂团聚、友谊、爱心的节日。

回到现实生活的如今,尽管离圣诞节还有一段时间,但众多商家早在十一月就已掀起迎接圣诞节的热潮。在圣诞节,这个让他们翘首以盼的盛大节日前后的消费狂潮里,精明的商家们把商店装饰得格外有着圣诞节的气息,在店门口摆放着用灯烛和饰品装点起来的圣诞树,在窗户上喷上大朵大朵的雪花,在门上贴着圣诞帽,营造出浓浓的圣诞节气氛。每一家店铺都把圣诞用品摆放在显眼位置,每一位店员都以圣诞老人般慈祥憨厚的笑容,迎接每一位兴奋的顾客,使尽浑身解数卖掉每一个贴着圣诞商标的商品。“圣诞促销打折,年底清仓”、 “圣诞节大放价,买一送一”等让人头脑发热、眼睛充血的促销广播,也如同洗脑神曲般在脑海中不停单曲循环。

不单单圣诞节的节日消费火爆,三八节、母亲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的促销活动,也是引发了一波消费狂潮。各种各样的节日已成为了将假日的商业效应最大化的典型代表,各种节日已被商家利用变成刺激消费的噱头。于是,人们在陷入疯狂消费时已经再无精力去感受节日本身的内涵和价值。

冯骥才曾经说过,节日是一个民族老百姓生活的高潮,是一个民族对于理想、愿望和终极价值观的集体追求。而如今,无论是西方的节日,还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都被我们统统变成吃喝玩乐嘉年华……现在的我们,究竟是在过节,还是在消费“节日”呢?

节日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需要代代相传。如果我们在那一天只顾着“买买买”、“花花花”,而完全不了解这个节日本身的价值与内涵,那节日这一天就与一年365 天的每一天都一样,日渐平淡,逐渐消失。因此,要过节,过好节,也是我们当前应该考虑的问题。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次式微甚至消逝的今天,无论是西方的节日,还是本土节日,如果我们选择过节,那我们就应该善待每一个节日,认识节日、了解习俗,按照节日内涵来过节日,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消费的噱头。试想,在圣诞节这一天,你走进福利院,走进留守儿童家中,把自己扮成一个圣诞老人,向小朋友赠送礼物,陪他们过节,传递自己的关爱,岂不比在商场血拼更温馨?

最后,提前祝福大家圣诞快乐,过好节!

西 西



相关热词搜索:要过节,过好节


上一篇:景区人员为“人头费”殴打游客到底是谁纵容
下一篇:莫让“偶然”成“必然”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