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何忠友参加市委办第一党支部学习会强调提高办文办会调研质量
本报讯(记者 刘曦)昨日,市委书记何忠友参加市委办第一党支部学习会,要求提高机关办文、办会、调研的质量,尽职尽责工作,用心、用脑、动手服务,提高工作成效性。
据悉,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我市结合实际,创新学习方法,市委常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迅速开展“六个课堂”教育学习活动。除之前开展的红色课堂、廉政课堂后,按照开展支部课堂活动的安排,何忠友参加了所在党支部的读书交流活动。会上,市委办第一党支部的党员们畅所欲言,重点学习了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联系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如何加强作风建设、做好“三服务”、提高工作成效等内容,互相交流了心得体会。
何忠友认真听取了支部党员的发言,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当谈及需召开的会议、办理的文件数量多时,他指出,在日常的工作中,开展没有质量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浪费,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他强调,市委办机关要切实提高办会、调研、办文的质量。在会议安排上,要注重审查会议,确保会议内容扎实、准备充分、部署明确;在调研活动安排上,根据目的安排行程,增强调研的针对性,有效应用调研成果;在办文上,要落实层级工作负责制,严格审核把关。同时,何忠友说,工作中要杜绝“混过去”的态度,要时刻保持着对岗位的敬畏之心,多用心、用脑、动手服务,增强宗旨意识,增强本领和素质,增强群众意识,切实提高工作成效。
和平县委书记蓝岸:
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最高标准
当前是我市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此时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平作为全省16 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加快发展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昨日,和平县委书记蓝岸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该县将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三进三服务” 主题实践活动这个平台和载体,让党员干部把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三进三服务”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助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很重要的一点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敞开大门,让群众参与,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好坏的最高标准,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工作的导向。去年,该县上下深入开展了书记项目——书记带头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创造性地开展了“三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所谓“三进三服务”,就是县领导进镇、党组织书记(成员)进村、党员进户,服务发展、服务党建、服务群众。每月 15、16 日,全县的党员干部,都会佩戴党徽,手拿《党员工作手册》,进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活动在全县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据统计,去年一年来,全县8624 名乡镇和县直机关党员直接联系服务全县群众近万户,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 万条,筹集资金1085 万元,为群众办实事1103 件,帮扶群众2.4 万人,全县共挂号群众事项1475 件,销号1254 件;帮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1502 起,全县信访案件宗数同比下降41.67%,有7个镇实现“零信访”。
结合和平发展实际,蓝岸表示,将坚持“依托一个载体,擦亮三种做法,完善四种制度”,深入持续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依托和平开展的“三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以看待亲人的积极心态走访群众,以对待亲人的责任意识服务群众,以善待亲人的血肉情感联系群众”,使党员干部离开位子、放下架子,走出机关、沉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听取诉求、解决难题。要“擦亮” 三种做法,明确怎么做,即从机制和制度建设入手,促使党员俯下身子转作风、接地气,主动与群众 “结亲”;从搭建平台和规范流程入手,坚持做到定期“探亲”、真入户、实帮扶;从接受监督和开展评议入手,用心“帮亲”,以行动为民解忧,以实绩取信于民。同时完善四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即完善书记责任制;完善党员服务制;完善群众评议制;完善中心工作目标责任制。不断让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常态化、制度化,以此把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吴建章
 上一篇:分析生产经营状况 助家禽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深化质量改革创新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