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杜绝山火
清明节期间,全市扫墓迎来高峰,市民拜山祭祖燃烧纸烛,又因天气干燥,林内可燃物较易燃烧,导致我市发生多宗山火。据市林业局昨日通报显示,截至目前,暂未接到有人员伤亡的报告,山火并未引发重特大火灾事故。(详见本报4 月7 日A3版报道)
慎终追远、思亲怀故。清明祭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的祭拜方式不仅造成了烟熏火燎、垃圾遍地,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火灾事故,轻则烧毁林木,重则人员伤亡。扫墓祭祖本是怀着一片思敬之情,却因不够谨慎而引发山火酿成大祸,甚至可能还会因此获罪,实违背了祭奠的本意。
为杜绝清明期间的山火隐患,笔者认为,市民在扫墓时一定要做足防火措施,离开前需清除火源,相关部门也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应急扑救预案,对重点防火隐患点进行排查。然而要从源头上做好防火工作,就需要对习俗革故鼎新。只要缅怀先人、尊老孝亲的真心真情在,敬献鲜花、栽种绿树以及网上祭祀等清新文明的祭祀方式,也能充分表达我们的哀思和敬意,而且能杜绝山火隐患,让清明真正变得既“清”且“明”。
谢素婵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