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将加强管网疏通和河道清淤清障
本报讯 记者 刘曦 昨日,市委书记何忠友率队调研市区内涝点,专题研究城市内涝治理问题。他强调,要加强市区管网疏通和河道清淤清障,采取标本兼治的方式,科学有效防治城市内涝。
据悉,市区较为严重的水浸区域主要是地势低洼地带、老城区的内街小巷、市区村民保留点、城乡结合部,以及东埔河、黄子洞河两侧地带等地方。发生“水浸街”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水浸地区所处地势低洼,而原有排水设施比较缺乏,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积水现象严重。并且,有些原有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较低,建设水平不高,部分市政排水管径偏小,无法满足强降雨时的排放要求。同时,由于市政排水设施年久失修,油污、食物残渣、泥沙、树枝残叶等严重堵塞排水设施,路面水难于进入市政排水系统。此外,暴雨期间,东江、新丰江水位上涨,江、河水位顶托,也导致了城区排涝不畅。
为充分了解我市内涝点情况,当天,何忠友一行前往了西环路黄子洞高速路桥区域、中山大道华怡路口、河源文化广场、河紫路、胜利大桥等水浸较严重的内涝点,逐一分析内涝成因,商讨解决方案。
何忠友指出,近年来市区排水能力和管理速度在不断提升,城市内涝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市区仍存在一些易涝点,给群众出行和城市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各相关部门要从治标、治本、系统、管理等四个方面下功夫,坚持标本兼治,科学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他强调,“治标”就是要针对市区易涝点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多设集雨井、及时疏通管网等举措,提高易涝点的排水能力;“治本”就是要对城市河道进行清淤清障,提高自然河流的行洪、泄洪能力,并着力解决市区排水管网对接不到位的问题,提高主干管网的排水能力。
何忠友强调,要系统做好城市内涝防治规划,坚持雨污分流、坚持整体规划;规划设计、城管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对市区易涝点进行排查,及时反馈意见,建立台账,制定专门方案,明确专门责任人,及时整改;要每年对市区的内涝情况进行分析、论证,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实现长效管理。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