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春
春风又绿东江岸,河边又现萋萋芳草。趁着大好春光,河源乡间时不时有一些村妇在地头挖野菜尝鲜儿,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在家乡初春田野找东西吃的一些趣事儿。
有道是,二月二,龙抬头。一场透墒的春雨过后,草长莺飞,绿绿的乡野就成了我们撒欢的地盘。玩累了,经常到田埂上挖茅草的根来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的就是农村的茅草。它随处可见,虽然不惹眼,但生命力却非常顽强。只要春雨滋润,它就能很快地生长,盘根错节,在田埂上四周蔓延。
每到春天,茅草刚从荒芜的土地上冒出几撮嫩芽时,寻着嫩芽就很容易找到茅草的根。茅草在地下的根有节,白白的、胖胖的,一咬便有一股甜甜的汁液流出来,味道甜甜的,很好吃。当根挖出来时,也不等用水洗干净,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不惧泥土的腥味嚼起来。
碰上连续下几场春雨,老榆树上不待叶子长出来,迫不急待地结满了“榆钱儿”。通常在春雨刚停,几个伙伴就哧溜溜地爬上树,把榆枝儿一把撸过来,一大把榆钱儿就塞进了嘴里,吃几口后方才把折几根榆枝扔给下面仰着头等待尝鲜的小伙伴。“榆钱儿” 其实并不甜,只是很嫩,有一股淡淡的草的清香,一口下去,便有草绿色的浆液流出来。我们常常吃得满嘴都是这种草的汁液,甚至嘴角也沾满了。
其实,要说初春最好吃的莫过于一种刺树的嫩茎,我们通常叫它“浆浆苔”,集甜、脆、嫩于一体。每到放学的时候,几个小伙伴们,三五成群,结伴到草丛里找“浆浆苔”,嫩嫩的,折断了扯掉叶子放进嘴里就吃。有时自己吃够了,手里还有一大把儿,就弄回家用盐腌进玻璃瓶里,用针挑起来吃,别有一番风味。但是,“浆浆苔”采摘期很短,往往只能在二月二后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吃到,以后就长老了,不好吃了。
初春在大自然里找东西吃,幼时的我们从中增长了不少知识,当然也明白了大自然里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吃的。如今,我们的下一代,生活里有吃不完的各式水果和糕点糖块,更有百吃不厌的各式汉堡包,不论春夏秋冬,他们再也不用到田野里找东西吃尝鲜儿了,但我依然一到春天就忍不住想念幼时在乡野找东西吃的日子,想念那白白的茅草根、绿绿的“榆钱儿”、鲜嫩的“浆浆苔”。
这些,让我很小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也让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不易。或许,这些正是我们的下一代孩子们所缺少的。不过,话又说回来,直到现在,我也有近三十载没有尝到大自然赋予乡间孩子的那白白的茅草根、绿绿的“榆钱儿”、鲜嫩的“浆浆苔”了,也许,只能在梦里寻罢了。
张 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