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古村落
仲夏的一天,我随龙川县文学学会采风团来到麻布岗镇大长沙村——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
风不知哪去了,空气似乎凝固了似的。我们虽然戴着遮阳帽,但根本无法遮挡四面围追而来的热浪,行走不了几分钟,就已经汗如雨下了。在明晃晃的阳光下,若不留意,很难让人相信,在远离城市的一个偏远乡村,会有如此密集的古民居群,虽然有许多失于修缮,但却能感觉出久远的辉煌。
大长沙村四面环山,葱翠无比。房子依山而建。站在高处,放眼可见村头村尾。一条清澈的潺潺溪流将一个大椭圆形盆地从中间分开,一座两侧长满绿苔的石拱桥又将两边相连接。石拱桥东南端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古塔,叫“文峰塔”。当地人介绍说,这塔的位置是该村的“文昌”位,能起“凝聚天地灵气,滋养人们才智”、“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盛兴”的作用,是出“读书人”的象征。据说,早于1379年王氏就落居大长沙,随后黄、陈、杨等也迁入定居。数百年来四姓人家和睦相处,互帮互携,建造宅第,故此成就了颇具艺术精华的建筑群。
在大长沙的这些明清时期建筑群里, “锡嘏厦”、“直方大”、“槐瑞流榕”、“九如第” 等是最能体现其建筑艺术精华和风韵的。在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为主体的传统文化里,孕育、发展并衍生出的这些古民居建筑的内部结构和格局,充分体现了当时客家宗法制度的观念形态。由王氏先祖所建竣工于清初的“锡嘏厦”,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 多平方米,布局为“三堂、二横、六天井”。三堂指前、中、后三个厅堂,前厅为接待宾客的地方,中厅主要是家族议事的场所,后厅是供奉祖先神位和祭祀的专用场所。左右两侧小门进去是横屋,分上中下横,横屋一排上均是房间,或作厨房用。前中后厅、上中下横均以天井分隔,天井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正屋与横屋之间走廊相通。屋檐下长条形金漆雕刻彩绘,历经数百年风雨虽有些斑驳仍依稀可见。颇具匠心的砖雕、石雕、木雕,不仅雕工精美,刀法明快,还融山水、龙凤、花草为一体,无不栩栩如生,意趣动人。这是一座集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的客家府第式古民居。
该村史记载,这个小小古村,明清时期就文风鼎盛,培养了大批举人、贡生、秀才。这里有“奇峰书院”、“方秀书院”、“文林书院”、“清雅书院”、“长和书院”、“锡嘏厦私塾”等遗址。目前保存完好的有“锡嘏厦私塾”和“文林书院”。“锡嘏厦私塾”占地面积有354 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布局,土木结构,石墙,木棚,高三层,二三层均为课室,底层一扇小门进入,是整座私塾进出的唯一通道,两侧有五间房间,是先生及管理人员住的。由此可见当时该村私塾布局之严谨,管理之严密。
村内尚存有另一特色建筑——碉楼,当地人又称“炮楼”。据说,清初该村就很富裕,是最繁荣、人口最兴盛的时期。为防御盗匪,村中每个大户都在显要的地方建起碉楼。全村有33座碉楼,都是土木结构,非常坚固。碉楼与碉楼之间可以互相呼应,互相支援。外面的土匪强盗都不敢轻易进这个村,几百年来都平安无事,村民们过着平静安乐的日子。我们走进长祥碉楼,底层的墙体达80 公分厚,每上一层墙体厚度缩减20 公分,上到第四层最顶端的瞭望亭,可以看到全村的一切动态。碉楼内有地下室,里面有水井、储粮库、灶台,关键时候一座碉楼住上100 多人可坚守一个月之久。
古屋旧物虽不光鲜,却自有其朴实和持重内涵。我觉得这些古旧的气息并非已与时代疏远,若忽略其表面的斑驳和沧桑,蕴含其中的,都是一些触手可及的民俗与世情。“锡嘏厦”正厅后部有两根圆木柱,柱面镌刻着一副对联:“曰旦曰明举念勿忘天理,为忠为孝克家须绍宗风”,是教育子孙后代能够克己复礼,遵循家训,忠孝为先。古屋的名称也很特别,寓意深刻。如“锡嘏厦”,出自《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锡尔纯嘏,子孙其湛。”蕴“赐大福”之意。“直方大”语出《周易》坤六二爻辞。其文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是告诫子孙,一个人具备了“平直、方正、心胸宽阔”这样的德性,即使不修习也不会不利。由此可以发现当时屋主人的儒雅之风和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对子孙后代良好道德品行的殷殷期望。
正午的太阳就像火球,行走在铺满鹅卵石的弯弯小道,让人全身有一种灼烧的感觉。古榕树叶纹丝不动。此时此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要么待在房子里不出来,要么躲在古榕树下乘凉。几个老年人坐在古榕树根上悠闲地扇扇子,或聊天,或倾听。我欣喜地一头扎进浓浓的树荫下。这古榕树可大了,树荫可容一二百人呢。我坐在大大的树根上一边用遮阳帽使劲将暑热扇走,一边听着老人们讲他们的故事。
树枝被斜阳拉长的身形,萧索地罩在光晕里,与静谧面面相觑,思维越过悠长的时空,与苍凉的古意便有了刹那间的融合。
古村落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不仅承载着沧桑与历史的记忆,透露出富含地域文化的神秘气息,而且给人以情感上的回归与心灵的慰藉。
袁伟东
上一篇:女人如花
下一篇:父亲,上苍为您 安排了一场雨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