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一梦 | 把"家"安在村里 四个驻村干部组团扶贫
为了更好地了解扶贫村的情况,四人经常借来无人机进行航拍。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正是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们要用自己的努力,让贫困的村民走上脱贫路。与其他驻村干部做法不同的是,在龙川县赤光镇潭芬村、下輋村,迴龙镇的罗回村、罗南村这四个村里,来自深圳的扶贫干部邹文光、张艺文、贺尔胜、朱龙敏组成了扶贫团队,以小组形式走进贫困村中,将四个村的扶贫工作变成同一起步、统一实施,他们把扶贫村当成了家,与村民和睦相处,致力于帮这些“家人”脱贫致富。
帮村民脱贫不是一个人的事
邹文光(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张艺文(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贺尔胜(深圳宝安区科技创新局)、朱龙敏(深圳市宝安团区委)四人均是深圳宝安帮扶龙川县贫困村干部,他们分别在赤光镇潭芬村、下輋村,迴龙镇罗回村、罗南村驻村。
刚走进办公室,贺尔胜最先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是四个人一起行动,邹文光这个组长真行!”据介绍,来到龙川后,他们的住宿被分配到同一个地方。对于帮扶工作,四人中的邹文光并不陌生,从2009 年开始,老家是龙川的邹文光便先后在赤光镇、新田镇开展帮扶工作。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始,他又再度回到赤光镇。眼见邹文光是“老司机上路”,驻村帮扶的住所又在同个地方,张艺文、贺尔胜、朱龙敏三人便有心请教,他们多次与邹文光讨论如何开展扶贫工作。也正是在讨论过程中,四个人萌发了 “组团”扶贫的想法。
“开始是有顾虑的,因为不同单位的做法可能不同,也怕有些做法某个人有情绪。” 邹文光说,扶贫工作不能靠边站,关键在于大家必须有肝胆,见担当。四人统一意见后,由邹文光负责统筹协调四个驻村扶贫工作,并在每周、每阶段制订出四个村详细、统一的帮扶计划,再将计划落实到个人身上。在这个团队中,四人规定:不会因为谁的职位高低而影响整个扶贫计划。身为组长的邹文光也承诺:“你们做多少,我也做多少。”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邹文光的小孩已经7 岁,该上小学了。单位决定让他再次到龙川帮扶的时候,考虑到孩子读书的原因,邹文光的家人最初并不太愿意。但是,农村出生长大的邹文光更愿意投身到群众中,开展帮扶工作。一番劝说之后,家人终于被邹文光说服。
离开温暖的小家,来到贫困的山村,大家没有太多的适应时间,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虽然四个人负责不同的扶贫村,但开展的工作都是根据计划同步进行。每天一早,四个人同时整装出发,开着一部小车,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由于制订的计划是统一实施,邹文光等四人要同时往四个村子里跑。从深圳来到龙川驻村已经有一段日子,由于风吹日晒,他们的皮肤也变得黑黝黝。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与融入群众当中,在驻村的日子里,四人经常买菜到村干部或村民家中蹭饭,与大家一起聊家常、话家事。
驻村帮扶,最让家人不放心的还是四个大男人的起居生活。就在不久前,四个深圳家庭还特地组团来到四个人驻村的地方,探访他们在农村的工作、生活。四人把家人也带到村民家中一起吃饭,看着热情的村民,家人们也终于放下心来。
多渠道帮村民脱贫致富
据了解,这四个扶贫村共有贫困户218户 660人,其中下輋村45户、潭芬村94户,罗南村 34户、罗回村45户。根据制订的帮扶计划,邹文光四人将与村里一起,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帮扶、技能培训、结对帮扶、困难救济等方式提高贫困户收入,加快贫困户脱贫。
近期,四人还向深圳宝安区政府、石岩街道办提交扶贫方案,计划在每个村中聘请两名村委助理,帮助扶贫村更好地开展工作,招聘的对象以扶贫村贫困家庭学子为主,也能解决贫困户孩子就业问题。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邹文光他们还将计划实施项目102 个,总投资概算约3200 万元,包括村道硬底化项目、农田水利项目、教育、卫生、医疗项目等。
本报记者 吴奕镇 文/图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