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一位退伍老兵的"温暖生活" 用实实在在服务赢口碑

17 岁参军入伍,23 岁到深圳一国企建 筑单位工作,后来又放弃了这份稳定工作, 与朋友一起返回河南老家合资办起了矿场, 结果一败涂地,亏损了500 多万元,负债累 累。然而,一次次挫折并没有将这名退伍老 兵打倒,而是成为了他成功的垫脚石,他历 尽磨砺,在紫金办起了“老李棉被”店铺,经 过多年的努力在深圳、梅州等地有了10 多 家连锁店。如今,说起“老李棉被”,在紫金 县城几乎是家喻户晓。

老李的真实姓名叫李晓峰,因为人忠 厚,棉被制作技艺精湛,紫金广大顾客都习 惯称呼他“老李”或“棉被李”,真名反而被叫 得少了。日前,记者来到紫金“老李棉被”店 铺进行了探秘,与老李拉起了家常。

一波三折终圆创业梦

老李告诉记者,他原籍是河南平顶山, 1985 年在老家入伍,到广东武警深圳某边 防部队服役,复员后被安置到深圳特区某国 企工作。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 他放弃了原本稳定的工作,与朋友一道在老 家办起了矿场,但由于缺乏生意经验,矿山 生意一败涂地,他亏损了500多万元。 老李说,办矿场失败后,他整个人都像 疯了似的,心情非常低落,在家人的劝导 下,历尽一年多的时间他才慢慢走出阴 影。为还清之前欠下的债务,2007 年他跟 着老乡到云南学做棉被,与蚕丝、棉被结 缘,2008 年8 月他再次南下,从此与紫金结 下了不解之缘。在紫金,他依靠自身努力, 创办了“老李棉被”连锁店,如今连锁店分 布梅州、深圳等地。

不忘军人本色热心助人

做人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老李告 诉记者,他是农村出身,家里也不富裕,出来 工作后,他时刻铭记部队教育,常怀感恩之 心。这些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总感觉 自己的人生还缺少点什么,于是他就想做些 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开始招聘学徒,免 费传授棉被制作技术。

“感谢老李的帮助,让我也走上了脱贫 致富的道路。”曾在老李店铺做学徒的赖先 生告诉记者,他年轻时不懂事,也没有一技 之长,还因为赌博,欠下了不少债务,天天被 债主追债,有家几乎都不敢回,幸亏老李不 嫌弃,教他学会制作棉被技术,现在他也在 紫金县城开起了自己的店铺,赌债还清了, 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据了解,对生活贫困的退伍军人和贫困 学生,“老李棉被”实行优惠政策,对生活特 别困难的老人,坚持只收成本或免费赠送。 数年来,“老李棉被”在紫金县为困难群体赠 送棉被28 张,折合价值15000 多元,培训学 徒45人(紫金12 人)。

诚信服务赢得群众信赖

“抵制黑心棉被,把工厂搬到你家门 前。”老李在经营过程中,坚持“诚信为本,质 量为先”的经营理念,对每一张棉被都要求 优质优量。“老李棉被”卖出棉被数十万张, 没有因质量问题而遭顾客投诉或退货,成为 了许多百姓心中的品牌。

老李表示,有人把“生意”狭隘地理解为 挣钱,其实,生意的本初乃是分享,把好的东 西分享给有需要或者有缘之人,盈取合理的 服务费用,秉着做一单生意、交一个朋友的 信念,这才是生意。真诚做人,诚信做事,不 欺,不瞒、不哄,这是老李的商道。前来店里 购买棉被的顾客陈先生表示,“老李棉被”深 受紫金群众喜欢,这应该与老李的“诚信为 本,质量为先,热心济困,乐于助人”的经营 理念和良好的道德操守分不开。

是的,多年来,老李就是这样一直坚持 “诚信为本,质量为先,热心济困,乐于助人” 的理念和操守,从而赢得广大顾客的信任和 青睐,也成就了他在紫金的“温暖生活”,既 是温暖了别人,也是温暖身在异乡的他。

本报记者梁小鸿
通讯员陈忠良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老兵


上一篇:企业年报将增加 社保和统计事项
下一篇:“一夜入冬”后蔬菜涨价 本地蔬菜价格相对稳定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