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做守望故乡的“拾穗者”

一文一人,让人纪念两百年。1815 年,时任惠州丰湖书院山长徐旭曾根据当时土客械斗,讲述了客家的源流及其文化,其弟子整理为《丰湖杂记》。该杂记以其客家研究的发轫之作,被学界誉为“客家人的宣言书”。随着当代客家研究的深入,愈显其重要性。

上月下旬,我市召开“徐旭曾客家学术暨纪念《丰湖杂记》发表200 周年研讨会”,吸引了我省及江西、福建、广西、台湾等地的客家研究学者逾百人参加,规模不可谓不大。笔者以为,徐公对客家研究的贡献,自有学界公论,然如何让徐公这一客家先贤“活起来”,为我市客家文化研究以及文化建设服务才是一大研究课题。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能够流芳百世者,乃诗书文化也,为后人纪念者,乃先贤大儒也。试想,子孙若不贤,“传家宝”尚可易主,何况旧屋乎?200 年前,徐旭曾《丰湖杂记》首提“客家人”之说,如今客家后裔已遍布五大洲的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所谓“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笔者以为,海内外这么多华人,都应该知道这篇“客家人的宣言书”,都要知道客家人的来历。假如这么多华人都来河源,都到和平下车拜祭先贤徐公,那将是何等一番景象,而这些正是当今我们要做的。

城市发展了,乡村怎么办?农民不可能全部到城市里去,总有一部分要留在农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全民要小康,那些生活在农村的村民就不能丢,否则,全民小康就失去了意义。市委书记何忠友曾感慨地说, “十三五”期间,建设美丽河源,对于中心城区来说,可以通过扩容提质,那么全市还有近百个乡镇、1251 个行政村怎么办,必须要想方设法建设好。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留不住乡愁的故园。农村要建设,笔者以为,会吃“祖宗饭”,会吃“客家文化饭”,不啻于一种很好的选择。

千秋历史告诉我们,重文化、重精神,是功垂子孙万代的善举。历史和文化,对每个公民来讲都不该是可有可无的。综观客家文明史,这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客家子孙,历朝历代,一方面继承发扬祖宗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又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祖宗的业绩,以至不断繁衍,生生不息,愈益兴旺。可以说,客家先民也是这样一代代靠着吃祖先饭才立业的。

何谓故乡?一个特定地域的祖先烧荒播种传承至今的历史,及其人文与精神的总和,就是故乡。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如果我们不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就没有真正的故乡。叶落归根,一个人走得再远,也不会忘掉自己的故乡,因为那是“根”之所在。试问,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为自己的家乡自豪。紫金南岭王告地处偏远,离墟镇4 公里,然 2014 年全镇小学考试中,村小学五科平均分拿第一,开小村六十年之先河,村民为此扬眉吐气,更引得一众乡贤支持家乡建设。

喝着家乡水长大,家乡一草一木养大的我们,对家乡的发展应该有一份责任心。对于家乡的发展,或好或坏,我们不能只是或赞赏或摇头的份儿。想如今一些人为光宗耀祖,撒大把银子在老家建豪宅,以图流传后世让人敬仰,笔者以为,何不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出一把力,号召有识之士深挖本地乡土文化,做守望故乡的“拾穗者”,以唤起更多人的文化自觉。

不是建一批高大上的房子就叫建设,为家乡文化的传承留住了珍贵的东西,就是对家乡的建设!守望即是建设。客家有云:好男儿志在四方,男儿脚下即是家乡。作为纯客家地区之一,河源也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文化可谓灿如群星,仅广东古村落,就有18 个,如今只开发了不足5 个。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时逢盛世,位卑发微言,然微言,亦大义也,希冀观人风者得矣,心亦足矣。

张 涛



相关热词搜索:故乡


上一篇:被绑架的朋友圈
下一篇:少儿不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