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三月植树,约了吗?

阳春三月,春雨滋润,河源城乡大地,处处可见植树热潮,“城市客厅”里的各处公园姑且不论,就连边远山村也不例外。紫金上义郊田凌云志新作《感吟》:一夜东风地换装,乡村处处见人忙。岭边路下翻新土,院内庭前植幼秧。老鬓锄声恬有韵,春姑话语爽而扬。造林绿化全民动,明日河山锦绣长。读之,一幅三月植树田园图如现眼前。

资料显示,“植树节”之名最早得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1872 年4 月10 日,新闻记者莫顿动员全州人民植树 100 万多棵。树树之绿,从此覆野。如今美国国土三分之一为森林所覆,其倡导的植树节功不可没。

其实,三月植树乃华夏民族历来传统,最早《礼记》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更有“植树”君命行于天下,如秦始皇曾令道旁植树,唐玄宗也令各地通衢种行道树以荫蔽行旅,宋元明清历朝也有植树护林的赏罚制度。

为何而植?在古人看来,事事皆可植树以纪念,如西周将军沙浚其庆功栽杨,三国东吴董寿治病种杏,唐文成公主思乡种柳,南宋文天祥寓志种柏等,最有意义则莫如手植思乡树。王维曾有诗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试想,寓居异乡想念家乡,于庭院手植桃柿,可解思乡之寂寞。

古人爱植树,也会植树。有一令人叫绝的“投核植桃”典故流传至今。相传北宋石延年到连云港做官,看到当地 “山岭高峻,无花卉点缀映照”,便产生绿化荒山念头。山高难以栽树,他想了个妙法,叫人用黄泥裹上桃核射到山上去。此法果然有效,两三年后,竟然“花发满山,烂如锦绣”。

堪称“植树模范”者,当属唐代柳宗元,其散文名垂青史,与植树而论,也是行家里手。其任柳州刺史,曾带领百姓在柳江西岸遍植柳,其《种树郭橐驮传》更点明植树之“诀窍”:“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与如今植树要领“根怕透气树怕摇”何其相似乃尔?同代韩愈赞其“无不通达”,绝非虚言。

因植树而青史留名者,不是少数。宋代蔡襄任福州知府时,下令各州县大搞道路绿化而有功,闽中流传民谣赞道: “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找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手植一树,给后代留下一片绿。和平县政府大院里有一株榕树,枝叶繁盛,荫蔽数亩,据说是四百多年前,一代大儒王阳明种下的。王阳明曾云“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於始生时删其繁枝”,其意为做人要守住心性,立志专一,如同种树,要砍去杂乱的枝杈一样,做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才能取得成功。

一人栽一株,十人栽十株,百人就成林。梅州控肚村泰岽有一“爱心林”,由广州、深圳、河北等地外出乡贤或手植或认捐而成。目前,控肚村围绕此 “爱心林”,结合当地优美自然风光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每年为村里带来好几万元的收入,也让当地乡贤乡愁有了寄托之地,在全省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共建生态文明模式。

三月植树,约了吗?植树并非小事,植好树方能做好人,试想一个人,树都植不好,何谈做一个扎实工作的人呢?至今犹忆市委市政府2004 年倡导的“栽树人”精神,想如今,“国字号”高新区、“国字号”灯塔盆地,这哪一个不是一届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一点点“栽”出来的?

今年植树节,市委书记张文号召,河源要“种出美丽,种出希望,种出未来”。笔者以为,古人绿化之所以成功,其经验就在于植树实事求是理念和扎实务实作风,当前何不学学“古仁人”植树精神,“古为今用”鼓足“栽树人”的干劲,发扬“栽树人”的风格,再掀争当一名出色“栽树人”的热潮,倘如此,那么我市2018 年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何愁不能实现,诸君赞同否?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三月 植树


上一篇:像重视餐厅一样重视厕所
下一篇:山寨社团国字林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