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爱国更有力量
近日,随着“南海仲裁闹剧”结果出炉,“爱国”成为了一个热词。从转遍朋友圈的“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到赵薇新片选用戴立忍、水原希子引来舆论“围剿”,再到苹果输入法“击沉中国”引发砸碎苹果手机、肯德基门前人群聚集抵制洋快餐……随着南海问题的发酵,不少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被激发出来。
爱国本是一个最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话题,不想却引发了如此多的纷争。身为中国人,心系国家前途命运,揭露 “南海仲裁闹剧”背后的不公正,是爱国情感的体现。但是,这种情感的表达和释放,不是冠上“爱国”的标签就可以任意妄为,如果爱国变成了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那就走入误区了。
一
最近在网络和媒体上都可以看到,有个别网友声称为了爱国要砸烂苹果手机,要抵制不吃肯德基。没想到前不久,笔者也收到了转发的“爱国倡议”,顿时心情倍感复杂。笔者认为,爱国是一种本能的情感,是一种高尚的情结,是每个国人应当有的,但是和砸不砸苹果手机、吃不吃肯德基并没有关系。爱国一旦丧失了底线,就失去原本美好的初衷了。
还记得2012 年,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推出“购岛闹剧”,荒唐的行动同样引发了无数网友抗议。当时,部分极不理智的人打着爱国的名义,怒砸同胞的日系轿车,甚至与日本有关的东西都在抵制破坏之列。笔者曾在广州亲眼目睹过游行砸车场面,不仅损害了财物,还砸伤了不少无辜的同胞。把损害同胞的财物当成“爱国”,可谓是一种“亲者痛、仇者快”的极端不理性行为,不但不能提升爱国认知,反而助长了社会暴戾气氛,给社会树立了一个反面教材。
二
爱国热情很可贵,但怎样表达爱国热情,用什么方式表达爱国热情,至关重要。爱国,不是施暴的理由,不是情绪失控的泄愤,也不仅仅是抵制外国货这样简单。南海仲裁案后,有人煽动国民上街抵制外国货,在肯德基门口拉条幅,这些偏激人士的做法,响应者寥寥,甚至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对于爱国,更多的人选择了做好自己的事情,把爱国化为自己工作的动力。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爱国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僭越法律底线的“爱国”行为只能授人以柄,损害国家形象。只有依法、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才是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态度。面对所谓南海仲裁,我国政府坚决说“不”,并始终坚持用国际法捍卫国家利益,摆事实、讲道理,得到70 多个国家的支持,赞同中国的声音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旋律。如果爱国,就应该传播好这些“中国声音”,奋发图强,进而凝聚起“中国力量”。
三
表达爱国情感,是一国国民再正常不过的朴素行为,我们有权将自己的愤慨、爱国和激情合理表现出来。但是爱国更需要理性,如果打着“爱国”的旗帜,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打砸、施暴、传谣,受害的终将是自己的同胞。
爱国不能盲目,更不能被一些人利用。表面上看,某些人砸毁的是外国货,实际上损毁的是同胞的合法财产,看似“同仇敌忾”的讨伐,实则丧失理智的冲动。这种泄愤式的“爱国”表达,只能让贼人偷笑、同胞伤心。国土需要维护,国家需要热爱,身边的同胞也更需温柔相对。爱国是应该“一致对外”,而非借着“爱国”来欺压自己人,上演一出出“闹剧”,把爱国的激情变成“糊涂的爱”。
对于爱国,有人喜欢热泪盈眶地喊出来,有人喜欢默默放在心中,还有人喜欢用行动去表达……每一种朴素的爱国热情都值得我们尊重。面对挑衅,我们只有稳定心态、调节情绪,行动更加理智,才能维护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局面,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赢得发展的契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如果我们都能走出思维的误区,把冲动的爱国热情化为理性的爱国行动,立足岗位做好工作,脚踏实地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才是真正务实有效的爱国。
谢素婵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