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挑刺”目的在于“拔刺”

政府喊你来“挑刺”!从即日起,我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开门问改革”活动,邀请市民从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民生等多领域多项改革挑毛病。(详见本报9月7日A2版)

笔者为这种“挑刺”叫好!有道是,常在山上走,哪有脚不被“刺”扎的。脚被不被“刺”扎,姑且不论,问题的关键是,脚上扎了刺该咋办?是勉强忍痛讳莫如深,还是勇于“挑”出“刺”,这是一个观念和认识问题。“刺”只有挑出来,才会没有刺,否则,刺永远是“刺”,久而久之,将不再仅仅是“刺”,更可能会引发恶瘤。而存在职能部门身上的“刺”,那伤害的不仅仅是群众利益,更是政府的形象,党的威望。故“挑刺”目的在于“拔刺”,需要政府面对“挑刺”要有真正的壮士断腕胸怀,且进行有效地整改和提升,从而让老百姓看到政府敢于担当,敢于“拔刺”。

毋庸置疑,政府“开门”纳谏必将促进 “草根”民意的觉醒,而且,这种觉醒很迅速,也会很给力。当然,一时间也不可能穷尽各种建议,这样的“挑刺”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尝试,笔者更希望,这种“开门纳民意” 应该常态化、规范化,形成固定机制保存下来。

张 涛



相关热词搜索:目的


上一篇:新生齐学“防火秘诀”
下一篇:留住青山需齐努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