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 荆
客家人世代流传的午时茶与现在药店里常卖的午时茶有所不同。客家人的午时茶比午时茶颗粒随性随意得多,只要是田园野外土生土长的中草药都行,如牡荆子、麻下乌、狗贴耳、车前草、火炭母等,至少要采齐五种,超过五种也不怕,只要是阳气最足的端午午时(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这段时间采摘的就行。
采好后,择洗干净,放在竹匾里晾干,切成细末,用罐子封好,就是上好的居家必备良药。需要时抓一撮泡茶喝,一年中遇到简单的头痛脑热腹泻,基本上可以不用去看医生了。
据说,午时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牡荆子。少了它,整剂药的效果就会差很多。
牡荆子,又称黄荆子,客家人称布惊子,也称梦子(《石药尔雅》),辛,微苦,温,有疏风发汗、祛痰化湿、行气的功效。用牡荆子做枕芯的枕头可舒筋活血、祛风除湿、清热解暑,有防高血压、头风、颈椎增生、肩周炎、抗疲劳、改善睡眠等功效,尤其适合中老年人使用。至今,还有好些客家老人喜欢用牡荆子制作麻茶,把它和芝麻、黄豆等炒熟,碾成粉,晨起用开水冲一碗当早茶喝,可使人身轻体健、延年益寿,效果堪比市面上炙手可热的罗布麻茶。
牡荆是一种灌木,分布广泛,生长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北达秦岭淮河;非洲东部经马达加斯加、亚洲东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它耐寒、耐旱、耐贫瘠,对土壤适应性强,河源地区河岸山谷随处可见。根茎萌发力强,耐修剪,常被客家人用来作篱落,防水防鸡鸭。它的根、茎、叶、果均可入药。从古时候起,牡荆就是客家人的健康守护神。夏天蚊虫多的时候,折下一把牡荆叶,用火点燃,烟气所到之处,蚊虫纷纷避让,有避让不及的,当场坠地。比蚊香还灵,而且环保实用。也有人用桔皮晒干点燃来驱蚊,效果跟牡荆差不多,但味太大又呛鼻,远不如牡荆,点燃之后还有淡淡的清香。
说起来,牡荆还跟文艺沾过一点边呢。古时候,形容妇人妆容朴素常说“荆钗布裙”,这里的荆就是指牡荆,因为它的枝条不仅柔韧,而且具有香气。旧时没有洗发水,客家姑娘常用牡荆枝叶熬水洗头,洗出来的头发,香、软、乌黑发亮,还能祛头风,防虱子。陶弘景《纲目》云:“牡荆,处处山野多有,樵采为薪,年久不樵者,其树大如碗也。其木心方;其枝对生;一枝五叶或七叶,叶如榆叶,长而尖,有锯齿;五月杪间开花成穗,红紫色,其子大如胡荽子,而有白膜皮裹之。苏颂云叶似蓖麻者误矣。青、赤二种,青者为荆,嫩条皆可为莒囤。古昔贫妇以荆为钗,即此二木也。”
牡荆子的保健功效显著,我国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以来,医书上一直将其视为治疗湿痰、哮喘、耳聋、抗癌防肿瘤以及妇女白带等症状的良药。欧洲国家众医生及民间一直将其视为治疗和缓解妇女经前综合征群及更年期症状的首选药物,并因此开发了疗效卓著的牡荆粉剂、片剂、胶囊和精油等一系列的妇女保健产品,在越来越崇尚无副作用自然疗法的欧美发达国家,更是受到了广大女性朋友的热烈追捧。它是菲律宾卫生署批准的10 种草药药品中的一种有效治疗价值的草药,在菲律宾的临床测试其有治疗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咽炎等功效。
相信不久的将来,牡荆一定会成为客家人的“薰衣草”,成为风靡世界的中草药。
罗翠萍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