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据说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早在2000 年前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因为曹孟德一句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们便认为杜康是 古代高粱酒的创始人,后世也将杜康作为酒 的代称。

酒真是个好东西,它能刺激人的“兴奋” 神经,平时不苟言谈的人,三杯下肚,也会海 阔天空,眉飞色舞;有人平时西装革履,道貌 岸然,但灌几盅“马尿”后,面貌就会“焕然一 新”,转瞬之间换成了另一副模样。

酒不但味醇,还辣口呛喉,但就是有人 喜欢,并且喜欢的人还不少,以为它能消忧 解愁,能给人带来欢乐,“酒为欢伯,除忧来 乐”。酒也能给人们带来许多苦恼,“借酒消 愁愁更愁”,家庭因酒而不和谐,朋友因酒而 翻脸,这已不是新鲜事。酒更能乱性,灯红 酒绿,声色犬马,都与酒不无关系。

对酒的印象,始自于幼时。逢年过节, 加点小菜,都看到有大人饮酒。那时候喝 酒,很有意思,酒友相聚,把米酒盛在一个大 碗里,酒里摆放几个匙羹,开饮时拿起匙羹, 打上酒,你来我往的,把匙羹送入对方口中, 酒过三巡,“大炮”就吹起来,上到国家时政, 下至家庭琐事,甚至个人隐私,几无保留地 乱吹一通。到了相互眯起眼睛,看着对方的 时候,酒兴仍旧未散,划拳猜码,赌起酒来, 开始时斤斤计较,越到后来,就越无所谓,有 人输了喝,赢了也喝,稀里糊涂散了席去,走 路时东歪西扭,却都能平安到家,但到家后 是否平安,不得而知。

过去喝酒,多为农家自酿米酒,度数低, 能喝的人论斤起喝。曾听人说过,有人喝了 三斤玉米酒,仍能翻山越岭,令人赞叹不已。 那时候酒价不贵,米酒五毛钱一斤,瓶装高度 酒,好点的三块钱一瓶,一般的一、两块钱,就 已经不错。正宗的贵州茅台,价才八块,比之 今日过千的“茅台”,要“根正苗红”许多。只 是可惜,当时也没几个人买得起。

有人说酒能舒筋活络,少喝对身体有好 处,更有人用酒来浸泡各种动物和药材,饮 用而保健身体。对此我没作过考究,不敢乱 用。酒对身体有些什么好处,我也不知道, 只知道酒喝多了头昏脑胀,伤身劳神。身体 是自个儿的,喝坏了身体不碍别人什么事, 但有人喝高了胡吹乱闹,撒疯骂座,甚至干 些违纲乱纪的事,这就使不得了。

酒到底是不是个好东西,我们姑且不 论,但酒作为一个大众消费品,已有近2000年 历史,总有它存在的理由。喝酒已成为一种 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在饮酒的时候,要多从文 化这个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喝,怎么喝,喝什 么样的酒,喝了以后怎么样,这是我们在喝的 时候需要考虑的。我对喝酒的体会,就是非 喝不可的,推不掉的酒,要礼节性地喝,但即 使是至爱亲朋的酒,也不要不加节制地喝,微 醺即止。我曾经醉过几次酒,酒醉的滋味,可 不好受。喜欢喝酒的人,对酒要有所了解,所 谓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这型那型,都只是 一个概念,香型很容易作伪,因而喝酒,要喝 对的,不喝贵的。好酒入口柔顺,不锁喉,后 遗症不大,但这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感受得到 的。不论多好的酒,多名贵的酒,多喝都会醉 人,醉人就会伤身。这倒是要切记的。

作者 罗里宁






上一篇:秋韵
下一篇:小亥之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