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火照黄鳝
农村的孩子们,能够从大自然获得无穷的欢乐。
暑假到了,我和细哥帮家里收割完了水稻,就迫不及待实施筹划已久的照(抓)黄鳝计划。
收割完水稻的田野,农民们很快就驱牛,扶上犁、耙,将一块块稻田,犁、耙一遍,再放上一些水,养田等待秋种。
犁、耙过后的田野,像一池池平静的湖水,晚上月亮出来后,浅浅的水面下,趴着一条条惹人喜爱的黄鳝、泥鳅。
照黄鳝首先要准备松光,收割完稻谷的第二天一大早,细哥挑了一担畚箕,我拿了把柴刀,赤着脚,沿着山间小路,来到了离家不远的牛之峡山上,寻找松光。
松树被割松脂的人或其它原因割伤后,受伤那一段松树能分泌出很多的松脂,使木质变得坚韧,颜色变成金灿灿,燃烧发出的火特别亮,亮到能照得水田里的黄鳝呆住,趴着一动不动。
我俩在牛之峡山上东寻西找了一个上午,终于砍了一担松光,回家剖成约两根冰棍长短,齐齐码好堆在屋檐下后,便去准备照黄鳝的鱼叉。
细哥不知从哪弄来一毛钱,去壮士大队合作社买来二十根缝衣针。
我则从竹匠阿勇那里,找来一根两尺来长的竹片,竹片其中一端剖两道口,将20 枚缝衣针分两排塞进去,夹紧。
细哥用线将针密密缠绕固定在竹片上,活像一把长长的牙刷。
最后,我俩用母亲吃剩的“壮腰健肾丸” 的腊壳,烧融滴进竹片缝隙里加固。
一把银光闪闪,锋利坚固的黄鳝叉就竣工了。我俩轮流挥舞了一阵黄鳝叉,过了一把武功瘾后,将它藏好,便去准备照黄鳝的另一个工具——火篮。
火篮,顾名思义,就是装火的篮子。用铁线编织成半个篮球模样,然后系在一根扁担差不多长的木棍上。火篮里放上松光,点燃后,就成了一盏明亮的松火大灯。
晚饭后,细哥背上装了松光的大竹篓,左手提着点燃了的火篮,右手拿鱼叉。
我则背着装黄鳝的竹篓,穿上短裤衩和背心,两人像出征的战士一样,斗志昂扬,向田野里进发了。
月亮朦胧地挂在天上,田野两边的青山静谧得只剩下风声,月光霜色笼罩下的田野里,已有盏盏早来的同村少年们的松光火,在照黄鳝。
我和细哥迫不及待地踏进凉快的水田,田泥滑溜溜地从脚趾缝里钻出来,像一条条泥鳅溜过。
很快,我俩发现一条大黄鳝趴在水里的田上,细哥手举叉落,它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稳稳地叉进了我的竹篓里。黄鳝真多啊!走过几块稻田后,我挎的竹篓就装有几十条了。
当我和细哥心满意足回到家里,提着一大篓黄鳝自豪地放在母亲面前时,她习惯地嘟哝了一句:“鬼仔哩,捉黄鳝就咁落力,煮好了就会唔肯食哦!”
勤俭节省的母亲,总是舍不得煮黄鳝时多放一点油,教我们如何吃得下呢?
被一盏盏松火照亮的乡村田野,曾是我们农村少年们最喜爱的风景。
作者:王乐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