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河源将全面取缔非法畜禽养殖场 走上生态养殖之路

核心提示:

作为纯客家地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历来是我市客家人心中的愿景。然而,“生猪嗷嘈,污水横流,污染饮水,影响健康!”、“不良商家只管赚钱,不管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何时才是尽头?”这些,又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最近,我市出台了畜禽养殖场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提出2017年9月底前要全面取缔非法畜禽养殖场,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依法依规完善环保相关手续。对畜禽养殖场有偷排、漏排或擅自关停污染治理设施等违法行为的,责令限期改正,依法予以处罚,一年内累计发现两次以上并符合法定情形的,依法强制关闭。

这一举措得到了紫金县好义镇积良村廖三荣猪场、河源兴泰种猪场等一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场主的欢迎。和平县阳明聚兴村的养殖户华月炳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措施很好,好比用“政府之手”倒逼养殖业提档升级,让老百姓能吃好肉,也能保护好河源的生态环境。

 

我市一些大型养殖场多采用高床发酵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效益与环保双赢。

禁养区内养猪场一律关停

今年以来,我市整治禁养区养殖场成效显著。继紫金县关停境内禁养区内 159 家养猪场之后,东源整治禁养区养殖场也取得了良好成效。自4 月18 日该县禁养区养殖场清拆整治行动工作会以来,经过6 个多月的持续攻坚,该县禁养区养殖场在期限内自行拆除了377 户,协议关闭115 户,清理生猪约42837 头,拆除猪舍约125293 平方米,对剩下逾期未拆除的养殖场将逐一进行强制拆除,确保圆满完成清拆任务。目前,经约谈的船塘镇河源康惠种养殖业有限公司、王某某养殖场等大型养殖场已拆除部分猪舍。

为保护养殖户利益,东源县还组织验收组按标准对自行拆除的养殖场进行逐一验收,通过验收的养殖场有377 户,将进行搬迁补助,目前该县搬迁补助费总额为1314 万元,分两期下拨,每期下拨50%,第一期下拨搬迁补助金额达657万元。

养殖场污染投诉“高位运行”

我市是广东省农业大市,尤其是畜牧养殖业在农业中占有很大比重。据市畜牧兽医局提供的数据表明,2015 年,全市出栏生猪97.72 万头、出售和自宰家禽2670.34 万只,肉产量为11.79 万吨,基本保障了我市畜禽产品的供应。

对于畜禽养殖场,市民的感受可以用 “既爱又恨”来形容。在为保证市民肉类消费需求的同时,其养殖废弃物、废水成为环境的一大“杀手”。农村老话说,猪吃得多,拉得也多,味道也臭。长期以来,“臭气熏天”一直是养猪场被人诟病的一个难治“污点”,尤其是一些不良畜禽养殖场肆意排放的粪渣、污水及恶臭气体,对大气、水体、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于养殖污染不断加剧,引发邻里矛盾、群体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今年9 月30 日,和平县彭寨镇彭镇村大叶塘自然村的群众联名反映,当地两间养猪场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给村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要求场主尽快搬迁养猪场。其实,近几年来,有关畜禽养殖污染的投诉一直居高不下。以全市12345政府热线为例,2015年全年共受理养殖场污染投诉163单,今年截至目前,该热线受理此类投诉已达到153 单,其中受理投诉最多的县达到了41单。

两类污物处理方式成“原罪”

畜禽养殖污染投诉为何居高不下呢?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养殖场场主环保意识淡薄,很大一部分中小养殖业主在建场之初没有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只是为了自身方便生产,未经批准随意建养殖场,其养殖场污染物处理方式多采用传统的水冲粪、水泡粪,极易对当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市畜牧兽医局相关人士介绍说,传统的水冲粪基本不用多大投入,不过耗水量大,后期污水很难达标。而对于水泡粪,前期的投入巨大,后期的维护费用也高,且粪便长时间在猪舍中停留,形成厌氧发酵,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恶化了舍内的空气环境,危及动物和饲养人员的健康,一般不推荐猪场使用。而目前群众投诉多的养殖场粪污排放方式多与这两种处理方式有关。

目前我市规范的养殖场污染物处理方式多数采用干清粪模式,即先人工清理大部分粪便,剩余粪污通过管道汇集到沼气池发酵,再利用产生的沼气发电,沼渣和废液用作植物生长的肥料。虽然人工费用较高,但是治污能力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比较高。连平五丰泰、东源大丰等养殖企业均已采用此类污染物处理方式。据了解,规模化养猪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曾一度困扰着华月炳。在“地无三尺平”的阳明聚兴村,为了处理猪粪便,华月炳投资2 万多元,依山而建了容量达40 立方的沼气池,较好地满足了年存栏生猪100 头的污染物处理需求。

 

一养殖场排放的污水让池塘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治理技术不是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对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技术已相当成熟,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条,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一方面,养殖场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能量多级传递高效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甚至废弃物 “零排放”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养殖场也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利益。市畜牧兽医局着力推广粪污沼气处理、种养配套技术的同时,还探索并推广了一些新型实用的生态养殖模式,在今年全市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上重点推广了超大容量薄膜沼气模式、生物菌发酵处理模式、高床发酵生态养殖模式等三种新型模式。

以适应中小型养殖户需求的生物菌发酵处理模式为例,该生物发酵床按一定比例将谷壳、锯末、发酵菌种掺加到一起,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圈里,以此作为垫料制成发酵床,猪从小到大吃喝拉撒都在“床垫”上。猪在这张“床垫”上翻拱嬉戏,其排泄物与“床垫”充分混合,“床垫”中的发酵菌种将排泄物中的有机质充分发酵转化,并以剩下的排泄物为食饵,发酵菌种又转化成大量菌体蛋白成为生猪的美食。

紫金县柏埔镇新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猪场就推广这项生物菌发酵处理模式。记者在该猪场看到,猪舍看不见污水横流,闻不到猪粪的臭味,生猪个个皮毛光亮。 “这种生物菌发酵处理模式不仅对生态好,而且一次投资,长久受益。”新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庆平如是说。

技术推广难在何处?

养猪在我市历史悠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自身健康权益的日益重视,养猪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搞粗放式、随意式的养殖,要精细化养殖,要提档升级。当前,我市养殖业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尴尬现象是,一方面,推广新型粪污处理技术进度不快,另一方面,畜禽养殖污染投诉居高不下,这原因何在呢?市畜牧兽医局、环保局一些人士认为,养殖户的环保观念有待提升,同时要加大对养殖场治污的投入力度,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凡环境影响评价不通过的,一律不得审批设立。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据悉,目前,我市对不同规模的养猪场有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规模养殖场都要根据生产规模、养殖品种和所处位置,建设相配套的治污设施,年存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重点要采用“厌氧—好氧—深度处理达标排放”、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年出栏50—500头的养猪场重点推广沼气工程、多级氧化塘或者集中存储沉淀处理污水、污水上山下田入塘的治理方式;年存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要重点建设沼气池。不能一谈“猪”色变,养猪当然也不能马虎从事。一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场主认为,对于畜禽养殖场,“政府之手”要做好引导,该打击的要打击,该扶持的也要扶持。华月炳还提出,希望政府能对畜禽养殖场利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模式进行激励性引导。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养殖场 高位


上一篇:近2000块违规广告牌被清理
下一篇:聚焦东源"两会" | 不忘初心 实现同步奔小康目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