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游故里
■王雅琴
夕阳西下,穿梭古街小巷,如同进入 了时光隧道,去领略绍兴的书圣故里,它 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集古 式台门、里弄小巷、石桥流水、传统街坊 于一体,连接着各个街口,从四面八方都 可以进入,不用门票,就可以体验浓郁的 江南气息。蕺山小学附近就有一块高大 的中间写着“书圣故里”的牌坊,在余晖 的光晕映照下特吸引人的眼球,两条石 柱上写着一副对联“有山有水有林亭映 带左右,可觞可咏可丝竹怀抱古今”。
从这里进去,曾是晋代王羲之的后 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临鹅池上刻 在蕺山崖壁上一个红色的“鹅”字,似一 只活灵活现的鹅立在石壁上;山壁下一 个约三十平米的池塘里停着一条古老 的乌蓬船,乌蓬上白色的“书圣故里”四 字熠熠生辉,似在迎接远方的游客;池 塘周边绿树茂密,一片繁盛景象。我仿 佛看到了王羲之闲暇之余与谢安等好 友饮酒、赋诗、戏鹅之情致。看着这临 鹅池,不禁想起了梭罗《瓦尔登湖》中的 那首诗:“入口是愉快的田野/那里有些 生苔的果树/让出泓红红的清溪/水边 有闪逃的麝香鼠/还有水银似的鳟鱼游 来游去。”
池塘边一块砚台上,羲之手拿毛笔 教儿子练字的雕像栩栩如生,我好象听 到了王羲之叫献之从一笔一划练起,写 完院中十八大缸墨水,字才会有骨架子 的声音。王献之不服,天天苦练,练到第 五年,才拿去给王羲之看,羲之看了仍摇 摇头,见到有个“大”字,嫌架势上紧下 松,于是在下面点了一点,成为“太”字。 王献之很高兴,把字抱给妈妈看,他妈妈 一张一张翻看,最后叹口气说:“我儿练 字三千日,只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一 听,惊傻了,原来妈妈指的那一点,就是 爸爸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点呵!足见 王羲之家教的严格要求。
读着右边一块修竹下刻着《兰亭序》 的石碑,眼前浮现出王羲之携友池边行 《曲水流觞》,正欲泼墨挥毫,忽灵鹅一声 长鸣,梳羽凫水,如行云流水之场景。右 军顿悟,运笔时就像鹅掌拨水一样,终集 书法之大成,被后人尊为《书圣》。《兰亭 序》之《之》,字简态丰,皆由鹅来,戏鹅悟 《道》,传为美谈。
顺着石板路向前,西面一排民居墙 上爬山虎绿意盎然,像绿色建筑似的给 这个夏日带来一片清凉。左转,三间黄 墙红门黑瓦的戒珠寺修复得完好无损。 相传晋代王羲之在书房玩弄一粒明珠, 有个老僧前来拜访,王羲之把明珠放在 身后茶几上,去倒茶,老僧抚摸着白鹅, 与王羲之探讨书法之道。老僧走后,王 羲之一看茶几上明珠不见,四处找不到, 心中闷闷不乐。老僧得知此事后,认为 王羲之在怀疑他,心里一懊恼,就上吊自 尽。过了几天家僮从一只死了的白鹅肚 里发现一粒明珠,王羲之一看,知道老僧 死得冤枉,追悔莫及,于是拆掉前屋,盖 了座庙来悼念老僧,还亲笔题匾为“戒珠 讲寺”。足见他戒掉玩珠之癖的决心及 对老僧的深切怀念之情。右前方的墨池 就是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天长日久,吃 水变墨,虽经历久年,其颜色都没有改 变,储存了一池墨香。
一阵微风吹过,天色也暗了下来, 不知不觉走到了题扇桥,桥栏两旁自然 生长的绿色植物茂盛,一些藤蔓漫过桥 边,延伸在级级石阶间,“独怜幽草涧边 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桥下湖水碧绿, 几条停靠在乌蓬船码头上的小船,随着 河岸的灯光缓缓移动,仿佛一朵朵会行 走的莲花开在河面上,又仿佛走进一幅 古画中。桥上王羲之见一个老婆婆抱 着一大捆六角竹扇在卖。因为编得粗 糙,即使便宜也没人买。王羲之见其晒 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大汗淋漓,甚是可 怜,于是向近旁店里借来笔,给扇子一 把一把都题上了字,说道:“这题字扇子 八十文一把,少了不要卖”。看热闹的 人见到王羲之题字的扇子,人人争抢, 一下就卖光了。老婆婆喜极,回家又编 了许多扇子,拿到王羲之家来请题字。 王羲之见老婆婆找上门,就从边门溜到 弄子里躲着,等老婆婆走了才回家。人 们至今还亲切地叫那条狭长的里弄为 “躲婆弄”呢。
继续向前,踏在青石板铺就的古街 上,时间也似乎慢了下来。街道两旁清 一色的粉墙黛瓦,木门木窗,错落有致, 尽显绍兴古城的特色。街上有杂七杂八 的店铺,杂货店、古董店、当店、饮食店, 老妇在铺摊上卖一些土特产或手工品。 旁边那个油炸臭豆腐店里,一只满是油 的锅子,在生起的环保燃气火上发出“滋 滋”的声响,以前用煤饼炉生火的时代已 成为历史。逛街的人多在屏息等待那一 串串臭豆腐的味道,混合着这书圣故里 的一缕缕墨香随风飘荡。
上一篇:这个十月去吉林感受北国之秋 秋风穿林过枫叶染秋霜
下一篇:去桂林捕捉秋天的色彩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