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菜园地“回潮”
在市区,部分闲置空地被市民乱种植、乱搭建、乱停放的现象并不少见,对城市文明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开展创文整治行动以来,源城区采取补种绿化草、绿化树的方式,将违规菜园改造成“小公园”,不仅防止了菜园地“回潮”现象,更给市民提供了生活便利和舒适享受。
东埔街道华怡安置点改造前。
东埔街道华怡安置点改造后。
东埔复绿2万多平米
“这里原先是一片闲置地,群众对这片空地的脏乱差现象反映非常强烈。现在我们将这里铺上绿化草,种上绿化树,修建人行道,再因地制宜地安装一些健身器材,环境改善了,休闲也方便了,群众都很满意。” 东埔街道党工委书记肖奇聪指着华怡安置点的小公园对记者说道。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处小公园已经基本完成改造,整片空地都铺上了草皮、种上了绿树,还有白色石板铺设的人行道穿行其中,而公园前面还安设了一些健身休闲器材。
据悉,安置点待建地脏乱差问题是东埔街道创文工作的短板,也是群众满意度较差的地方。此次,东埔街道对莲塘岭安置点、红星东路安置点、高岭顶安置点、东城西片区安置点、市客家公园东埔片安置点等2 万多平方米公共待建地进行空地复绿,共打造 16个小公园。
莲塘岭居民陈根对小公园的建设表示非常满意,他说:“现在看着舒服多了,而且公园就在家门口,也方便了我们休闲。以前我晚上散步都要到东江湾公园去,步行要半个小时,现在就不用跑那么远了。”
上城改造8块菜园地
在上城街道南湖社区教师老村,退休老干部欧阳平对记者说:“我在这住了30 多年了,环境变化都看在眼里,现在真好。创文后,环境变得很整洁、干净。”而教师彭运根觉得不仅是环境变好了,视野也开阔了,人身安全更有保障了。原来,这处空地外围被一堵1.6 米高的围墙围上了,挡住了行人与路两边车辆的视线,因为这,还发生了好几单交通事故。
记者在教师老村和教师新村的小公园改造现场看到,大部分绿化树、绿化草已经补种完毕,而工人们正在雨中加班加点地铺设人行道。工人陶志刚告诉记者,该处小公园差不多要完工了。
据上城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罗剑锋介绍,上城街道各社区辖区内排查出的菜园地共有8 块,其中南湖社区3 块、新兴社区3 块、公园社区1 块、下角社区1 块,共约2 万5 千平方米。这8 块菜园地已全面纳入清理补绿计划,目前正在逐步清理改造中,“这8 块菜园地都正在施工改造中,等这些草木都生长了,我们会在周边添加一些健身器材,供居民休闲用”。
源西、新江稳步改造菜园地
除了东埔街道、上城街道外,源城区的源西街道、新江街道也在扎实推进“菜园地变小公园”的建设工作。源西街道目前已完成了源城
区武装部菜园地绿化建设约2300 平方米,正在施工的还有碧水湾小区菜园地绿化改造建设约 3500 平方米以及相关部门下达1 万平方米绿地建设任务。而新江街道辖区内共有9 个闲置地块被纳入源城区小公园改造项目,其中上廊伍氏祠堂休闲小公园、碧水居亲子休闲小公园、马屋坪运动主题小公园、林屋祖堂休闲小公园、上角尾休闲小公园5 个项目已改造完成,总共改造面积4330 平方米。新江街道的其余4 个改造项目,即更楼下休闲小公园、小江桥头休闲小公园、江泮花园小公园和朱门亭社区小公园的改造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绿色的草与树、白色的人行道,还有公共的健身器材,一个个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小公园逐渐建成,今后将供小公园附近的居民休闲娱乐,既提升了城市的市容市貌,又方便了居民生活,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值得点一百个赞!
本报记者 杨容 文/图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