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给春节备点“精神年货”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按照中国人的习俗,临近年关,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备年货。而随着网上购物与城市“宅 经济”的走红,网上淘年货已经悄然成为许多人备年货的首选。提及年货,由物质匮乏年代走出的国人,总是不免 把眼光落在衣食物上。而在如今这个物质丰富的消费时代,该备点什么样的年货,才能不失年味又给人们增添一 份精神愉悦?

“穿新衣戴新帽、贴窗花放鞭 炮”,千百年来,春节一直是中国 人的一次年度消费盛宴。过年 前,每个家庭要采买很多东西, 吃的、用的、穿的、戴的、干的、鲜 的、贴的、挂的,统称之为“ 年 货”。置办年货是一次喜庆的心 灵体验,心里想着一家老小,添 的不仅仅是货物,更是一份祝 福、一份思念。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最喜欢的节 日就是过年。不仅因为过年是一年 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可以让一家 人团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有很多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可以吃。 对于小孩子而言,吃无疑是最具吸 引力的。

记得小时候,到了年二十左 右,妈妈就会张罗着准备自己做 些当地的传统小吃美食作为年 货:糖环、酥角、油果、牛耳朵、黄 酒、肉丸子、腊肠……每次看到妈 妈把原材料制成各种精巧的美 食,就会由衷地感叹妈妈的心灵 手巧。随着年岁渐长,人们的生 活也越来越好,这些需要技术的 传统小吃点心,逐渐被外面售卖 的精美糖果、巧克力、饼干、海 货、保健品等等代替,吃的人变 少了,会做的人就更少了。少了 这些熟悉的年货和喜欢的味道, 放佛也少了小时候那种过年的氛 围和期盼过年的激动。

从古老的农耕时代走向信息时 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 张罗置办年货的热情正在逐渐减 弱。平时不缺吃、不缺穿,很多家庭 觉得过年时吃的用的和平常并没什 么区别。要适应这种时代的变化, 就需要让年货更有“新意”,更有“年 味”,才能吸引消费者。

在互联网时代,年货的购买方 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就像个 24 小时不打烊的大超市,有全国各 地的特色年货,本地市场找不到的、 没有的品牌,都可以通过网购买 到。年轻人对网购更是情有独钟, 在网上买年货不仅可以送货上门, 还可以让年货先回家。搭上互联网 这趟快车,还能买到各地的特色农 产品年货,曾经“藏在深山无人知” 的特色乡土产品,也可以卖到世界 各个角落。

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精 神文化需求就更开始突显。近年来, 带有“文化味”的年货商品,成了年货 市场的新宠。比如同样的饰品,契合 羊年主题的“喜羊羊”在春节里卖得 更火;同样的食品,有吉祥寓意的年 糕、元宵等通过精美的文化包装,就 能让更多人购买;而同样的旅游纪念 品,在其上增添了情感故事和文化底 蕴,就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除了带有“文化味”的商品年 货,带有“文化味”的精神年货也 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近日,笔 者在新开馆的图书馆偶遇一老同 学,她借了好几本书,有给孩子的 童话故事书,有给老人的科学养 生方面的书籍,还有给自己和爱 人借的专业书籍。她说,到过年 的时候还要来借些书,备些“精神 年货”,春节放假“充充电”,一家 人围坐在一起看看书,这样的年 也别有一番情趣。

这不禁让笔者为之叫好。让过 年少些觥筹交错和应酬,多读一本 好书和故事,想必也是很多人的春 节愿景。想来,近年政府相关部门 也为百姓送了不少“精神年货”,送 戏下乡、义写春联、篮球赛、花灯会 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让年 过得热热闹闹更有年味,也让百姓 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作者|谢素婵



相关热词搜索:年货 精神


上一篇:爱图书馆从文明借阅开始
下一篇:线上“黄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