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叩问深圳文博会:吹给河源什么“风”

拾一枚海贝贴在耳边,仿佛能听到波澜壮阔的海潮和奔涌咆哮的涛声。大鹏湾畔的五月深圳文博会,其“文化+”渗透于其他相关产业,开拓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境界,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浪和蓬勃发展的力量。置身现场,甚至空气中也能嗅到文化的“味道”。

然而,再好的盛会也有落幕之时。15 日落幕的深圳文博会吹给山区河源什么风?我市在深圳文博会上刮起的 “客家旋风”,能否借势“吹”来更多的游客和财富?作为河源370 万人口的一分子,笔者拭目以待。

一 “勤俭和忍”束之高阁

现场一件件精美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无一不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碰撞出的火花。如今的文化产业正本清源,从非遗中吸取“养分”,从历史中获得“灵感”,创造出那些有形有神、内外兼修的文创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方面,最突出的当属故宫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福”字“榨干吃尽”,开发出数百种衍生产品。目前全国有十余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福”字被“榨干吃尽”,堪称客家精神之魂的“勤俭和忍”却是束之于我市林寨古村景区。想当初,凤凰卫视名嘴王鲁湘做客河源客家“文化大观园”,非常推崇这四字,认为非常朴素实用,是传家宝。勤,可创造财富;俭,可积累财富;和,对内、对外都要和平和睦共处,才能好好地生存下去。忍,这是对个人和每个家庭成员的要求。最能体现客家精神的,非这四字莫属。如今,“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已成为一大潮流,我市是否也能围绕“勤俭和忍”开发出像“福”字那样的上百种文创产品呢?河源有此资源为何不利用呢?

二 “河源特色”哪里寻

文化像空气和水一样正潜移默化地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的大格局中发挥着文化的创新引领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潜力大等特点,也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并催生新兴产业,在深圳文博会尽显无遗,在各大展厅中就能发现这些融合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我市展厅也不例外,河源造 “小勇机器人”一亮相,就被一些客商相中想签约。然而不少熟悉河源的游客在问,如今电视上机器人 “小胖”广告铺天盖地,我市为啥非要跟风弄个河源造“小勇”出来?为啥不跟“ 客家风”,不跟“ 河源风”,做成一个恐龙造型机器人是不是更能体现河源特色呢?

三 躬逢盛世齐出力

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文化竞争力的强弱,关键看文化产业。要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做强品牌,使之逐步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文化是根是源是动力。古邑河源虽是欠发达山区市,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代代耕山播春的客家民众,血染青山,汗溶碧水,在贫壤瘠土上创造出物质与文化的辉煌,生生不息地养育恩泽着子子孙孙。我辈亦生于斯长于斯,当躬逢盛世齐出力,发展文化正当其时!

我从客家来,深知客家情!笔者以为,当务之急,当借文博会的文化之势,让文化热在河源不断升温。相信,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旦喷薄,人民有了文化自信,这股 “文化热”就不会降温,只会越烧越旺,相信河源的“客家古邑”这一招牌,亦将更加熠熠生辉。文化产业做得好,可实现“弯道超车”,把“资源”变成“财富”,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果东风劲吹,我自岿然不动,可谓暖风熏得“部门”醉,只把古邑当鹏城,那则唯有一声长叹!

张 涛



相关热词搜索:深圳


上一篇:女大学生飞踹4岁女童
下一篇:现实版“赵德汉”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