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来河源“画妆添彩”
“纯朴的客家人、热心的志愿者以及新丰江、龟峰塔、桃花水母大剧院、新图书馆……”在市区滨江路恐龙遗址公园段,一道原本灰色单调的墙上,被画上了五颜六色的墙绘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此外,深圳大学的大学生们,清华、中央美术学院的大学生们也分别在高新区和东源县漳溪镇嶂下村用画笔展现自己对深河发展建设的支持以及对美丽新农村建设的愿望,为河源“画妆添彩”。(详见本报报道)
守望家乡 奉献青春
每年暑假,大学生支教活动盛行。今年变了花样,大学生们到河源进行彩绘,奉献自己所长。其中,到漳溪镇嶂下村采风写生的大学生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河源籍学生组织发起的,而他们的出发点很简单 ——报答乡梓,为家乡创建 “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添砖加瓦。往后的每年寒暑假,他们都会组织河源籍的高校学子返乡写生采风,宣传河源的美丽风景和客家的传统文化。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叫故乡的地方!这一群在异乡求学的河源籍大学生们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他们时刻记挂着生养他们的小村庄,想用自己的一份力让家乡更美。他们没有停留在思考与思念上,而是用行动表达,从支教、歌唱、彩绘,慢慢深入故土乡村,用青春感染着乡亲。
河源正在振兴发展。对于这群仍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而言,未来在他们面前铺就了一张白纸,河源剩下的图画将由他们来增光添彩。
郑婷影
让墙绘助力新农村建设
最近河源来了一拨拨大学生,他们拿着画笔用墙绘为河源“画妆添彩”,成为河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综观这些墙绘,可以发现上面既有河源的建筑风景、历史人文,又有科技产业、城市建设等,不仅全方位展示了地方特色文化,而且多角度引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潮流。集美观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墙绘,是当下我市创文进程中弘扬先进文化、传承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之一,值得我们复制推广。
把贫困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市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果把这些墙绘带到乡村,将精准扶贫建设和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等内容通过绘画形式展现在墙上,让老百姓更加直观地了解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想必会比文字更让村民感兴趣。当然,墙绘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乡环境,更在于用真善美引领社会风尚、凝聚人心,进一步弘扬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助力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谢素婵
人穷志不能短
前几日欣闻深圳学生彩绘和平贫困村,助力我市脱贫工作,今又闻深圳大学 16 名师生彩绘市区恐龙遗址公园等一些路段,融合了河源城市文明内容,创作出近200 米的墙绘,为我市创文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助力我市创文工作,甚感振奋。这不单单是让河源城乡变得更好看、更有文化味了,更有不少村民、市民由衷感慨:河源,原来也可以这么靓!精致的墙绘也让不少路过的市民纷纷驻足观看。这也其实说明一个道理,观念的重要!放眼扶贫工作,最重要的是贫困户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否则,给再多的资金,也只能扶一时而不能扶一世。扶贫可做的事情有很多,看你用不用心做;扶贫可利用的资源也很多,看你争取不争取。不过,话又说回来,热心人助力脱贫已到门口了,一些贫困村或贫困户或不积极配合,或虚以应付,只想要钱要物解一时之难,那还真是成了“扶不起的刘阿斗”。有道是,马瘦毛可长,人穷志绝不能短,贫困村或贫困户要抓住帮扶时机,尽快富起来,否则悔之晚矣!
张 涛
上一篇:倘若被分开赡养,何来相守一生?
下一篇:“燃”爆了的8月之初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