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停车管理有了细则
停车难已成为当前河源市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难题不仅困扰着出行的车主、部分单位、医院及学校,更让有关职能部门觉得头痛。近日,市公安局发布《河源市市区临时停车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指出在市区主办重大活动的主办方、道路升级改造施工方、建设改造中的医院或学校等公共服务场所,可根据实际需要向交警部门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将给予划分停车位。(详见本报10月11日A2)
“疏”是解决停车难的好办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渐成新宠,但也带来新的问题:有钱买车,无处停车;出行方便,停车麻烦。破解停车难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此次实施的临时停车管理跳出了一味靠“限”靠 “罚”的管理思路,有需要的、符合规定的可提出申请,交警部门给予划分停车位。其实,不少城市缓解停车难的措施都可圈可点,比如通过加强停车场规划和建设、积极增加停车资源供给、通过大力发展公交、一些机关大院尝试下班后开放停车场供居民使用等。这些可贵的探索都是以“疏”为主的好办法,既避免乱停车的“公地效应”,也减少“画地为牢”造成的资源浪费。
眼下,针对可能不断衍生的停车难问题,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以最大化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诉求为目标,尤其应尽量避免简单地靠加强管制来减少需求。只有理性地考虑,科学地“疏”,才能真正实现人车和谐、道路畅通,停车无忧,充分享受汽车带给我们的方便。
郑婷影
解决“停车难”忌“头痛医头”
我市临时停车管理细则终于“出笼”,笔者甚感欣慰。然而到底能解决多少停车位,是否能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尚有待时日检验。
有专家认为,停车问题属于静态交通。从一辆汽车的使用时间上来看,停止与开动的时间比为9:1。对政府而言,在政策和实际投入上,不仅要在“1”上花大力气,对于“9”更要高度重视,不能顾此失彼。确实,就目前市区的实际需求和现有停车位之间的悬殊比例就可知,无论怎样的停车管理政策,暂时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窃以为,解决“停车难” 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在道路通畅,公共交通完善,配套设施完备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故职能部门要从规划、立法、经营、管理、执法等各个角度系统思考,形成解决“停车难”问题的短中长期战略方案,防止出现头痛医头式的临时仓促应对,做到从容应对,标本兼治。如今,临时停车管理细则已经“出笼”,这仅仅是 “第一步”,解决“停车难”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张涛
解决停车难要着眼长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数量激增,停车难已成为城市的一个共性问题。河源也不例外,尤其是老城区路段更是“一位”难寻,破解停车难问题已迫在眉睫。市区临时停车管理细则是解决我市停车难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在汽车保有量连年攀升的情况下,我们还需多渠道挖掘停车潜力。
车总得有地方停,没有停车位那就只能停在马路边、人行道等一些本不该停的地方,即使冒着被贴罚单的风险也无可奈何。治理停车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城市停车的需求。停车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一环,要破解停车难,就要把工作提前做到城市规划环节,以长远的眼光来谋划,而不是解决现在的停车需求就可以了。除了挖掘新的停车资源,利用好现有的停车资源实行停车共享,减少私人用车、发展公共交通等都是解决停车难的出路,相关部门需要开阔视野、创新思路。
谢素婵
上一篇:黄牛党为何天天抓,天天有?
下一篇:这个超级黄金周,你旅游了吗?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