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告诫青少年要知法守法 勿从灿烂青春走向高墙
17 岁的少年,本应该在校园里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然而,同为17 岁的未成年人黄某却犯了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判入狱。面对检察官的审讯,他却说:只知道贩毒是违法的,不知道容留他人吸毒也是违法的。面对黄某的回答,源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余细显感慨道,要为我市未成年人普及这一法律知识,别让他们再误入歧途,同时希望每一个人能汲取黄某的教训,别让花朵过早地凋落。
余细显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进行分析。
可悲 17岁少年的堕落
2016 年5月31日凌晨1时许,17岁的黄某帮助吸毒人员朱某购买了100元****后,便伙同吸毒人员李某、古某、朱某一起在其家中聚众吸毒。当天凌晨4 时许,公安民警将正在吸毒的黄某等4 人抓获。此案经公安机关侦查后移送检察机关,并依法对黄某等人提起公诉。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黄某无视国法,容留他人吸毒,其行为已经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鉴于黄某犯罪时未满18 周岁,且其当庭认罪,应当从轻处罚,可以考虑酌情从轻处罚。最终黄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 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可悲,17 岁的花季少年,被毒害过早地凋落在高墙下;被毒魔掠夺了他的青春梦想,曾经的同学获悉后,都感到惊讶和惋惜!
可叹 违法竟然还不知
在检察机关从事公诉工作多年的余细显,对未成年涉毒犯罪深有感触。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受理的未成年人涉及毒品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其中容留他人吸毒罪就占了大部分。
为什么未成年人涉毒犯罪案件会呈上升趋势呢?余细显希望在提审过程中找到答案。她在提审被告人时发现,他们当中很多人表示只知道贩毒的行为是违法的,对于容留他人吸毒的行为是不是违法就不清楚。在毒友的纵容或被社会不法人员利用的情况下,糊里糊涂地就陷入毒害中。她认为,需要给全市未成年人普及涉毒犯罪的法律知识,避免让他们越陷越深。
余细显指出:所谓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为他人吸毒提供场所的行为,而这里所说的“提供场所”,既可以是行为人主动提供,也可以是在吸毒者的要求下或主动前来时被动提供;既可以是有偿提供,也可以是无偿提供。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另外,容留他人吸毒、注射毒品,具有如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的规定,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定罪处罚。即:一次容留多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二年内多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二年内曾因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受过行政处罚的;容留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以牟利为目的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本案中的黄某就是一起典型的未成年人容留他人吸毒的犯罪行为,在家里容留他人吸食毒品触犯了法律,锒铛入狱,为他的法律缺失感到可叹。
可怜 无知少年易入歧途
每一次提审心里都不好受,看着一个个幼稚的脸庞,不敢相信他们已违法犯罪;尤其是那些沾染毒品的未成年人,就像一朵朵还未盛开就已经凋零的花朵,为他们感到心痛和惋惜,参与提审的检察官说。
那么,未成年人涉毒犯罪主要有哪些原因呢?结合多年的办案经验,余细显认为:未成年人正处于发育成长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正处于逐渐形成阶段。在此期间,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自控能力弱,情绪易走向偏激,易产生逆反心理;此外,容易产生盲目崇拜或认同的心理,一旦身边有吸毒的朋友,为了彰显其够江湖哥们义气,从众心态参与吸毒甚至走向犯罪。为此,对于未成年人,家长、学校要及时为他们上好人生观这一课,提高他们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避免误入歧途。
当然,也有家庭因素的存在,有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对子女无暇管理,留守的未成年人没有父母的监护,易与社会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有的父母离异造成心理创伤,在未得到重视或者引导的情况下容易叛逆;有的父母教育过于简单粗暴,缺乏与子女的沟通交流,造成他们产生叛逆心理,严重的则出现以特殊的方式反抗。这些未成年人,很容易被涉毒人员利用,走向涉毒犯罪。为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与家庭密不可分,应当引起每个家庭的重视。
余细显发现,在涉毒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也有一些在校学生。导致这些在校未成年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涉案学生成绩较差,在校表现叛逆,学校对这类学生管教不重视,甚至拒之门外,从而导致他们流向社会;此外,一些学校开展“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氛围不够浓厚,导致这些人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这些缺乏法律知识和自控能力的未成年人,无心学习沉迷于娱乐场所和结交社会上的不良朋友,甚至一些不正规的娱乐场所唯利是图,违法对未成年人开放,给未成年人染毒提供了空间,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告诫 远离毒品洁身自爱
保护、教育好未成年人,是每个家长、学校、社会的责任。面对未成年人涉毒犯罪逐年上升的趋势,余细显认为,首先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文明、健康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要让孩子认清毒品对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的危害,认清吸毒者极其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危险,认清戒毒的痛苦与艰难,远离毒品;尤其是家长和学校,要教育孩子切忌沉溺于舞厅、游戏机房、录像厅等易于诱发和滋生吸毒现象的场所,以防被人诱骗而沾染毒品;此外,要谨慎交友,如发现亲戚朋友中有吸毒的人,要做到坚决抵制诱惑,并应规劝其戒毒,如果劝说无效,则应坚决不与其往来。
本报记者 刁城邦 通讯员 吴宇峰 陈漫秀
上一篇:现场110
下一篇:我市临时停车管理有了细则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