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6项新政开民生好局
近期,中国政府陆续出台多项利好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放宽落户通道、实施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试点方案、开展“城乡居民增收行动”等。今年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一年,这6 项新政的出台,是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户籍医保改革利民生
公安部在2 月9 日召开的全国户籍制度改革专题培训会上,要求放宽落户通道。会议明确,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各地要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同时,进一步向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 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倾斜,努力做到能落尽落。会议还指出,城区常住人口在300 万以下的城市不得实施积分落户制度。
在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的同时,医疗保险改革也出台新的举措。国务院近日发布了《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试点方案》,要求今年6 月底前在12 个地区启动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试点,试点期1 年左右。试点地区包括河北省邯郸市、山西省晋中市、辽宁省沈阳市等。
根据方案,这12 个地区两项保险合并后,将统一参保登记,统一基金征缴和管理,实行统一的定点医疗服务管理。同时,职工生育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不变。关于合并后的缴费和待遇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颜清辉说:“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试点启动后,不会增加个人缴费或降低相关待遇。”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 月5 日,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提出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文件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要求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这一方针和具体举措,不仅能够有效盘活农村土地,避免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实现土地价值,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让城乡居民腰包更鼓
“以前一个月只能拿1000 多元,现在不算五险一金、公积金等,拿到手的就有2000 多元。”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绿水湾路的环卫工人王月山说。
据悉,浦口区大力推行机械化清扫,用节约来的成本给环卫工人涨工资,一线环卫工人的月均收入达到 4115 元,明星班组长年收入过6 万元。收入的增加让老王更有干劲了。根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中国将开展“城乡居民增收行动”。其中,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以及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是此次增收行动的政策倾斜对象。
今年,医务人员的收入也将提高。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将在上海、江苏、浙江等11 个省份展开。据了解,优化公立医院薪酬结构、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推进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改革、落实公立医院分配自主权等是此次改革的重点。
2 月6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 的总体思路,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据人民网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