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破解“司法之难” 提升人民群众公平正义获得感

2016 年末,最高人民法院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巡回法庭在南京、郑州、重庆、西安相继挂牌成立。至此,最高法院巡回法庭总体布局正式完成,“家门口的最高法院”覆盖全国。

司法为民,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发展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这一要求,指引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

破解“司法之难”,围绕群众关切开展司法工作

“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过去一提起打官司,老百姓往往会联想到这“四难”。

2015 年5 月1 日,全国法院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要求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由审查制变为登记制。新制度推出后,人民法院立案率不断提升。最高法院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法院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长期以来困扰人民群众诉权行使的“立案难”问题得到根本缓解,群众的诉讼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机关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切开展司法工作,着力提高司法公信力,让百姓成为改革最大受益者。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最高法院近年来对欠债不还的失信被执行人频频发力整治。据统计, 2016年,全国各级法院采取限制消费等信用惩戒措施834.6万人次,70.7 万名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了义务,实际执行到位金额超过1 万亿元。

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提起公益诉讼。检察机关从2015 年 7 月1 日开始开展公益诉讼试点两年间,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9053 件,从源头上推动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对生产生活影响严重的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老大难”问题,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9亿余元。

公安机关也推出了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异地挂失补办身份证、方便群众办事创业等一大批带有标志性意义的“放管服”改革措施,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

推进“智慧司法”,积极探索司法为民有效形式

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LED 显示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各窗口的工作职责和流程。导诉台上摆放着常用药品、老花镜。10 多个工作窗口井然有序,涵盖了诉调对接、评估拍卖、财产保全、公告鉴定、文书送达、材料收转、法官约谈、投诉建议等办理内容。

我国法院正加快推进“ 智慧法院”建设,全国3520 个法院、9238 个人民法庭和39 个海事法院派出法庭已实现“一张网”,以“智审”系统为代表的一批智能化辅助办案系统在辅助法官办案、方便当事人诉讼和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破解“执行难”方面利用信息系统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信用惩戒,全国法院已限制695 万人次购买机票、260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智慧法院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推动整个法院审判执行方式的全局性变革,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辅助法官和办案人员提高公正司法和司法为民质效。

与此同时,全国检察机关基本建成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相隔千里“面对面”接访成为现实。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检察机关开展远程视频接访1 万余件次,同比增长近5倍。

提升“获得感”,让百姓成为改革最大受益者

打开手机“百度地图”,点击“百度检察地图”中的“检察官徽章(检徽)” 标志,全国四级检察机关3000多个检察院的精准定位、职能介绍、联系电话、举报电话即可一目了然。

今年3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百度地图推出了这一创新举措,使检务公开有了新平台,方便了人民群众,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 “获得感”。

2016年1月1日,《居住证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居住证制度让没有就业和居住所在地户口的转移人口,能享受所在地区的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福利,也为这部分群体打开了落户的通道。

不让贫困群体打不起官司。十八大以来,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数超过500 万件,提供法律咨询2800 余万人次。全国已有 2000 多个看守所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16 个省的临街一层便民法律服务窗口建设已完成80%,“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在一些地方初步形成。

据新华社

 



相关热词搜索:司法


上一篇:源城图书馆发出“21天阅读”挑战书 3项挑战集齐印章有奖
下一篇:电信网码号资源占用费等收费标准下调 进一步为企业和社会减负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