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孝”缘何义传古今
去年年底,市区客家文化公园内先贤园建成开园,32位先贤时隔千年实现首次“团聚”,紫金先贤黄让也赫然在列,其雕塑底座载:黄让(1516 年至1597 年),紫金敬梓镇人,明隆庆年间古名、琴江一带多贼寇,民甚苦之,其散财募士,与官方同心剿匪,二子亦死于平匪,万历皇帝下诏树立“一门三孝”坊。寥寥数语,评一生功劳,记者读之,顿时心生景仰。观32 位先贤,数黄让最为平凡,一介平民,无官无职,何以与诸先贤齐名,受后人景仰?连日来,记者查阅了关于记载黄让事迹的相关县志以及黄让流传至今的诸多诗词,试图解开黄让“一门三孝”缘何义传古今之秘。
“以身质贼”一身是胆
紫金旧称永安,明隆庆三年(1569 年)建县前,备受匪乱之祸。建县后,悍匪打家劫舍之气焰仍未有所减弱。隆庆六年,明朝廷派大股官兵剿匪,欲对各股悍匪分化瓦解,进而各个击破,以绝后患。明万历十四年叶春及编的《永安县志》载,义士黄让为时任永安县令陈立中委托“以身质贼”,先后深入悍匪曾仕龙处、龙窝悍匪曹志良处,成功说服两悍匪归顺并派精兵五百与官兵一同剿匪。盘踞南岭多年的悍匪江万松,凭借险要地势负隅顽抗,官兵攻打7 天未能攻破,黄让又被派去劝诫。乘江万松防务松懈之际,黄让暗通官兵,里应外合,一举攻下南岭,江万松亦被斩杀。
父子三孝感天动地
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以词见长,年轻时曾孤胆深入敌营,活捉叛军首领,令皇帝赵构“一见三叹息”。300 年后的永安黄让也堪称一位辛弃疾式的英雄人物,除“以身质贼”一身是胆外,更熟读诗书,工于诗文,至今有超过50 首诗传于后世,其在1571 年作《奉天讨诸巢捐资视死如归》中发愿“只因为报终天恨,一洗岭东万斛冤”。
黄让何以与悍匪有“终天恨”呢,这还要从永安建县前的1566 年说起。这一年初,黄让的兄弟被悍匪叶千抓去,一家人拿出三百金赎了回来。见钱眼开的叶千却并未收手,暗地又挖掘黄让家祖坟,取走其父母骨殖,要黄家以千金来交换。黄让“以身质贼”换回亲人骨骸。后其子启鲁听说后又只身入贼巢替父还自由身。
当年10 月,黄让前往华阳卖田地赎身在贼巢的儿子,不幸途中又被另一悍匪黄允所掳。尚在家中的启愚听说父兄双双被掳之事,大哭不已,日夜不绝声,眼泪哭尽了甚至流出了血,其悲哀情形连杀人如麻的悍匪叶千、黄允也为之感动,后二悍匪释放了黄让父子俩,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后世仰慕孝传古今
黄让“一门三孝”的事迹对后世影响甚大。一百多年后的屈大均对此推崇不已,对其事迹进行了深入考证,在其《广东新书》里专门写“永安黄氏三孝子”,补充了黄让“一门三孝”剿匪的英勇事迹。据《广东新书》载, 1570 年,黄让率儿子启愚、启鲁加入知县陈哲率领的乡兵,剿灭悍匪刘汉江。1571 年,父子三人再次参战剿除悍匪苏充山,启愚不幸战死。1572 年,黄让只身入悍匪江万松处劝诫,战斗打响后,启鲁心系贼巢中父亲安危,率领敢死队,攻打贼巢,一人斩杀了17 人之多,把父亲安全救出来,启鲁自己却因伤重而死。
屈大均在《广东新书》还详细记载埋葬黄让父子三人的“孝子墓”,黄让死后葬于县城北牛塘大山头,无碑碣,其英勇战死的两子合葬于县西林田张八岭,墓有石,书曰 “大明孝子黄启愚、启鲁之墓”。据紫金县文化馆相关人士介绍,时隔500 多年,如今两孝子墓仍存,黄氏族人在2002 年曾进行了修缮。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上一篇:中平文化路喜植“绿”
下一篇:绿叶心语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