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合作伙伴: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涛声诗语老兵情 一位老兵笔下的诗情话意

八月,有一首嘹亮的歌,叫军歌;八月,有一簇动人 的绿,叫迷彩绿。

八月,有一首嘹亮的歌,叫军歌;八月,有一簇动人 的绿,叫迷彩绿。八一,是属于军人的节日。《孙子兵 法》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战火袭来时,是军人冲锋陷阵奋勇杀 敌;洪水爆发时,是军人以坚毅的生命筑成冲不垮的堤 坝……今天,我们刊发一位老兵的诗文,他带过兵、打 过仗,子弹曾从他的额角嗖嗖飞过,也曾站在战友的陵 墓前热泪盈眶。他叫陈启鹏,退役上校,退休警监,中 华诗词学会会员,河源市诗词协会会长,著有《我的战 友我的团》《清和人家》两本书。在他二十多年的戎马 生涯里,有十六个年头生活战斗在海南岛。这里,有他 难以割舍的战友情谊;也有他挥之不去的绿色记忆;更 有他魂牵梦萦的军营天地……

——编者

作者陈启鹏曾戎马生涯保家卫国。

清平乐·八一

南昌首义, 霹雳开天地。

斧子镰刀挥赤帜, 从此弯弓射日。

星火可以燎原, 长征万里山川。

今日精兵利器, 任它风雨如磐。

建军节感赋

冲开黑暗为家国, 八一先驱举义旂。

九秩辉煌炤日月, 江山如画澹清晖。

寄怀

纵橫捭阖蓄神威, 赫赫雄师旌帜挥。

烽火生时驱战马, 一鞭风雨万山飞。

老兵探营

罗浮山上军旗动, 细柳营中剑气生。

威势养成何所惧, 狼烟兴起一朝平。

步兵刺杀操观感

刺杀声中刀见红, 步兵敢与炮争雄。

若人来犯不须惧, 有我精忠唱大风。

纪念红五连89 周年

星火燎原地, 创兴红五连。

烽烟遗史迹, 战绩著雄篇。

屯守东兴镇, 戍逻南海边。

举杯同缅忆, 峻谊薄云天。

注:广西东兴镇与越南芒街 相邻。

李金奎老首长 《军旗飘扬》图 文集告成感吟

古稀六上长征路, 三载餐风圣地行。

总以激情燃岁月, 初心不改念平生。

阳江访战友

东平港口浴晴光, 拂浪轻风频送凉。

不待举杯心已醉, 同壕故事热肝肠。

教科书抗日时长 改为十四年

抗日烽烟十四年, 拼将血肉念无前。

曾经苦难不能忘, 国耻于今订史篇。

“ 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载入联 合国决议感吟

至言一句振金声, 联合国中文字明。

唯此环球同冷热, 方能普世共和平。

美韩部署萨德

萨德入韩生怒潮, 一时半岛黑云飘。

南韩作祟栽兵祸, 美国趁机耍毒招。

华夏泱泱明利器, 神龙愤愤抗惊飚。

横蛮玩火到何日, 看我弯弓射大雕。

美韩军演

摇尾乞怜殊可悲, 陈兵城下欲何为。

岂容生乱我门口, 昔日战场谁怕谁。

题全国公安英雄 模范表彰大会

群豪云萃北京城, 颗颗警徽分外明。

主席亲临颁国奖, 英模欢笑捧殊荣。

勋章凝集汗和血, 剑胆兼怀忠与诚。

不悔春秋风雨过, 万民安乐最关情。

贺袁作平荣膺 全国特级优秀 人民警察称号

从军入警路沧桑, 风雨兼程岁月长。

总以铁肩担道义, 为民除暴乐无央。

特警训练感题

飞舟遏浪锁东江, 水陆兼栖武艺強。

酷暑严寒披甲胄, 急难险重勇担当。

香港回归步 邹国忠先生韵

母抱儿归二十年, 沧桑百载换新天。

一中两制稳行远, 璀璨明珠夜不眠。

贺河源公安文 联成立

荷月文联初创制, 警坛新绽一枝花。

盾威不只能除暴, 妙笔丹青炫彩霞。

雨后长空飞绮霞, 银鹰展翅赴天涯。

曾经军旅有言约, 今见西沙如到家。

丁酉立夏,从海口飞往西沙的民 航班机徐徐降落在三沙永兴机场,我 和几位战友鱼贯走下舷梯,眼前一片 葱绿,一阵热浪扑面而来,我由衷地说 了一声:西沙,我们来了。

早在我当兵第二年——1974年, 西沙群岛发生了一场海战,或许是从 小就喜欢看解放军打仗的电影的缘 故,西沙成了我的一种兵心向往,以此 为背景拍摄的电影《南海风云》主题歌 《西沙,我美丽的家乡》也成了我经常 挂在嘴边的经典传唱,1979年,我参加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从桂林步兵学 校毕业分配到海南军区132师394团, 在这个曾经担负过支援西沙作战任 务、进行过海岛战备训练的部队当了 连长。1989年,我在这个团当团长时, 受领了支援南沙作战任务,派出三批 官兵赴南沙群岛守礁,我参加了南海 舰队在湛江组织的渡海登陆收复岛 礁作战演习,又带领部属赴南沙进行 战场勘察,亲历过南海波涛,为此还 写过一篇《南沙,祖国的南沙》的见 闻。在我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里,有 十六个年头生活战斗在海南岛,解甲 归田告别军营时,我对欢送我的战友 们说:走遍了第二故乡的角角落落, 今后还要回来看看一直牵挂却还没有 见过面的西沙。不曾想,这个西沙之 约的时间跨度竟是二十多年。

走出机场,我们便匆匆坐上三沙 警备区派来接机的电瓶车直奔永兴岛 东北侧的石岛。石岛上直立着一座主 权碑,上面刻着国徽、版图和“中国西 沙石岛”六个字。主权碑面向大海约 100多米处,有一座龙头形状的巨大礁 石突兀在眼前,宛如巨龙一般盘踞在 海边守视着南海。站在这个海拨只有 13.8米,但是在整个南海最高的“西沙 老龙头”制高点上,远眺浩瀚湛蓝海面 上漂荡的渔船,海风轻轻吹来,脑子里 闪现出当年我英勇的南海舰队与南越 西贡海军鏖战的场景,炮弹激起的海 浪冲天而起,疯狂的敌舰“怒涛”号中 弹爆炸葬身海底,三艘被我击伤的敌 舰在弥漫的硝烟中落荒而逃,时任中 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和总参谋长 邓小平坐镇北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之外,下令乘胜一举收复了被侵占的 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而今枪炮声 虽然远去,但我却思绪未断心潮难平, 挥笔直抒胸臆:

西江月·西沙海战

登眺沙礁环浪, 回思碧海烽烟。

当年南越发狂颠, 轻我主权索战。

令下军民反击, 弹飞樯橹燔燃。

雷霆威烈震长空, 败敌仓惶逃窜。

告辞石岛,我们乘坐汽垫船破浪 前往8海里外、连名称都很陌生的七连 屿。七连屿是南海赵述岛附近所在的 七个大礁盘形状像一串珍珠而起的整 体名称。赵述岛是七连屿的第三大 岛,是为纪念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 年)明太祖遣使赵述至三佛齐(注:存 在于大巽他群岛上的一个古代王国) 而命名,历来为我国渔民避风泊船之 地。现常住居民有60多户200多人, 人口数量仅次于永兴岛,附近海域有 几百种浮游生物,海产资源非常丰富, 琵琶状的小岛遍植草海桐和椰子树等 草木,四周银沙包绕,是海鸟歇脚栖息 的天堂。透过清澈的海水,隐约可见 珊瑚像花儿一样在水中绽放,海面由 近而远、由绿变蓝,水天一色向天际延 伸,登上绿地中央的瞭望台,其景其美 尽收眼底,不禁吟诗赞叹:

七屿似珠连一串, 珊瑚交彩浪花妍。

红旗舒卷渔舟静, 万点海鸥滩上眠。

回到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 岛西侧一座9米高的四角炮楼格外引 人注目,它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证。 1917年,日本商人平田末治率队侵入 我西沙群岛探测调查,图谋盗釆我海 岛资源;1939年3月20日,日本占领西 沙群岛,构筑工事武装驻守,掠夺磷矿 资源,仅盗采鸟粪就达20余万吨。日 本军国主义的铁蹄,就连人烟稀少的 海岛也饱经蹂躏。1945 年日本投降 后,当时的中国政府派高级官员乘“永 兴”“中建”两艘军舰在永兴岛上举行 了接收仪式,鸣炮升旗,并为收复西沙 群岛纪念碑举行揭幕仪式,该碑至今 仍直立在日本炮楼一侧,正面刻“南海 屏藩”四个大字,背面刻“海军收复西 沙群岛纪念碑”,旁署“ 中华民国三十 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张君然立”。历 史告诉我们:不忘国耻,忘战必危,好 战必亡。

西沙有一片绿影婆娑的“ 将军 林”,胡耀邦、杨得志、张爱萍、刘华清 等上百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我军高级 将领亲手在这里栽植的椰子树,都写 着他们的名字,长得挺拔参天。沿 “将军林”中的景观道走去,四周羊角 树一丛一丛连成一片,抗风桐一棵一 棵绿树掩映,这些在高温、高湿、高盐 的环境中生长的植物,造化出一种断 枝生芽、落地生根的本能,就像“一日 西沙人,一生西沙情”的驻岛官兵一 样,围护着西沙,守护着西沙。永兴 岛面积2.6 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950 米,南北宽约1350 米,一公里多长的 宣德路横贯南北,与300 多米长的主 街道北京路形成“丅”形的市区中心, 交叉路口亮起的红绿灯,是全国地级 市中唯一只有一处设有红绿灯的地 方。这里有银行、邮政、医院、图书馆、 气象站、码头港口等生产生活配套设 施,但是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店,没有灯 红酒绿的酒吧,也没有人来人往的市 场,岛上所有的食用品都靠舰船从海 南岛运输过来,唯一的西沙宾馆只有 二三十间客房,主要用于公务接待,来 客和公勤人员都在公共饭堂就餐,自 己买餐票去打饭菜。最漂亮显目的建 筑是2015年建成的三沙市永兴学校, 这所祖国最南端的学校,设有幼儿班, 一、二年级和五年级,共有32名学生, 其中小学生8名,幼儿班24名,都是岛 上渔民、政府工作人员和驻岛军人的 子女,8名老师来自支教的琼台师范学 院,一个学期轮换一次。由于学生少, 小学采取多年级复式教学,幼儿班釆 取混龄式教学,但是开设的课程并不 少。据报道,在“七一”前夕,这所三沙 市唯一的学校举行了升国旗仪式。

走进三沙市公安局,与值班民警交谈,西 沙现有常住人口2000多,公共秩序良好,社会 治安稳定,长时期几乎零发案,接警处警对他 们来说是新鲜事。在永兴社区居委会,看到 他们的办公条件井然有序,基层组织很健全, 管理也很完善,社区现有居民38户159人,以 海洋捕捞为主业,兼营一些海产品销售和渔 家乐餐饮服务,对每年在岛上居住180天以上 的居民,政府给予每人每天30元的生活补贴 (按一年时间计算,七连屿每人每天35 元),除 了火力发电供电每度收1.6元外,日常生活用 水和饮用水全部由政府免费供应。为了改善 驻岛居民的居住环境,市政府投资大兴土木 开展公住房和定居点建设,人均居住面积约 20平方米,现地可以看到从大陆湖北各地来 的建筑工人正在汗流浃背地施工,住在棚户 区的渔民可能今年底就可以搬进新家了。

傍晚,我们特地找了一户渔家乐,家主 姓符,海南琼海人,在西沙撒网打鱼30多年 了,是一个“老西沙”,问起西沙事,他娓娓道 来,他说他参加西沙民兵连几十年了,现在 还是一名老兵,每年都要参加民兵训练,出 海捕鱼遇到外国渔船侵犯我海洋权益,他都 参加海警和民兵组织一起去驱离和收缴捕 鱼工具。交谈之间,几大盘煮熟的海鱼摆上 了桌,当过司务长的老兵曾平从渔民家里买 来两瓶二锅头,大家觥筹交错干了起来, 1989 年在南沙守过礁的连长廖福添如数家 珍似地介绍,这些鱼是“老西沙”从海里捞回 来的,小的叫花斑,大的叫青衣……也在南 沙礁盘上呛过海水的连长沈志杰接过话头 就开涮:“你知道啥,当年我和团长在军舰上 吃水兵从大海里钓上来的比目鱼,有四五斤重,体扁形圆,身体左右不对称,因为两眼均 位于头的一侧,所以叫比目鱼,鱼以奇为贵, 这才是珍稀美味呢”。战友们别样情趣的西 沙夜宴,吵吵闹闹直到深夜。

翌日清晨,我起早来到海边,一轮红日喷 薄而出,在海面上冉冉升起,《沁园春·西沙》 的琅琅声随风飘向海空……

大海滔滔, 千里长沙, 万里石塘。

望蓝天碧水, 云飞浪卷, 银滩绿树, 风淡花香, 鱼跃溟波, 鸟行苍宇, 片片金霞飘绮裳。

旗旌动, 正红阳喷薄, 无限洗洸。

西沙美丽风光, 有祖辈千年耕浩洋。

记岩礁浦屿, 命名在册, 遗碑古庙, 勒石含章。

法日侵呑, 越菲抢占, 舰炮曾经何太狂。

看今日, 我不沉航母, 固若金汤。

南沙之行

1983 年5 月,我海军编队首次在南沙群 岛巡航,有位新华社随行记者写道:

美丽富饶南沙,自古属我中华。

是我最早发现,是我最早开发。

是我最早命名,是我最早管辖。

明珠颗颗璀璨,撒在海角天涯。

谁人若想擢取,永远都是非法。

今朝巡航到此,明日定来安家。

1988 年3 月14日,越南海军505编队入 侵我南沙群岛,在越南海军登礁人员和军舰 首先开火的情况下,我海军502舰艇编队奋起 反击,击沉越军舰两艘重创一艘,经激烈的礁 盘争夺战,收复此前被其非法侵占的6个岛 礁,我军将士在这些岛礁上安营扎寨,日夜守 卫着祖国神圣的海洋国土。1991年9月,我 有幸率部赴南沙执行任务,在这块遥远、敏 感、牵动人心的圣土上撩开她那美丽而神秘 的面纱。

南沙的绿色明珠

在南沙8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散布 着500多个岛礁和沙洲,大的不过0.43 平方 公里,小的只有足球场般大,是名副其实的弹 丸之地。露出水面的陆地叫岛或沙洲,这些 岛屿的地面上灌木丛生,椰子树和马尾松深 根固土,葱绿盈野。但是这些绿色的宝地,大 部分已被外人染指侵占。为数最多、形态各 异的大礁石,由于长年受到海水的侵蚀和海 浪的冲击,形成了一个个礁石平台,称之为礁 盘。大海退潮时礁盘露出水面像海上戈壁, 涨潮时礁盘隐伏水中,珊瑚在海水遮映下呈 现出一片碧绿的沧波,远远看去,就像一颗颗 耀眼、跃动的绿色明珠,点缀在湛蓝湛蓝的海 面上,给南沙增添了一层神秘诱人的色彩。

海上猫耳洞的变迁

海上猫耳洞,是人们对南沙高脚屋的喻 称。这种上不接天下不着地,建造在礁盘上的 空中楼阁,孤悬在海上。守礁初期,官兵们从 舰船上换乘小艇登礁,补给物资都靠肩扛手提 搬运,遇到退潮小艇搁浅,就要泡在水里边推 边拉行走。他们生活在二三十平方米的狭小 天地里,周围是茫茫大海,没有通讯没有电视, 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吃的是罐头和干粮, 天下雨了就赤身露体洗澡。天当被、海作床, 高脚屋上把身藏;任风吹、随浪打,戍礁御敌卫 海疆。这就是南沙官兵战斗生活的真实写 照。从竹木结构的瓜棚式高脚屋,到铁皮制的 品字形守礁房,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营房式 礁堡,“猫耳洞”已经换了三代,守礁官兵的环 境条件不断改善,现在这种堪称建筑史上前所 未有的海上堡垒五官俱全,集战斗、生活、通 信、气象、照明设施于一体,能吃能住,能打能 藏,抗风顶浪,大大提高了守礁官兵海上生存 和独立作战的能力,海上猫耳洞已经建成了海 上防城,屹立在祖国南海的蓝色国门上。

国门上的对联

在南沙的礁堡上,一副副用红漆书写的对 联跃入眼帘,守礁官兵的拳拳报国之心举目可 见,笔者在军舰上换乘小艇,逐个登上礁盘勘 察地形时,记录了这些写在国门上的对联。

“志在天涯戍守渚碧礁盘、心系祖国永保 国门平安”,渚碧礁官兵保卫南沙、坚守国门 的雄心壮志跃现在字里行间。

“祖国最南之家、卫士乐居天涯”,简朴的 语言,表达了华阳礁官兵以礁为家、以苦为 乐、以苦为荣的心愿。

“莫嫌礁小每礁关联三百万、毋觉失大所失 皆为二亿家”,每个礁盘牵动着三百万颗军心, 无私无畏的奉献为了亿万个家庭的安宁,反映 了永暑礁官兵保卫海疆、为民守业的献身精神。

“功在千秋南沙官兵共立奇功、业在今朝 赤瓜勇士独建伟业”,体现了赤瓜礁官兵继承 和发扬“3·14”海战精神,立志在南沙建功立 业的虎胆雄风。

“左右一气蚀我国土岂能容忍看男儿斗 志、上下一心合力驱寇子孙佳话谈平常伟业”, 这副写在东门礁礁堡上的对联,表达了全军和 全国人民南沙是我领海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 共同心声。当代军魂魂系南沙,南沙主权非我 莫属——这就是我军将士的回答。

天涯的南泥湾

说起陕北的南泥湾,几乎无人不晓,说 到天涯的南泥湾,也许有人会问,南沙一寸 土一寸金,一滴淡水一滴油,哪来的南泥湾 呢?这就是南沙官兵在永暑礁上创造的奇 迹。在永暑礁盘近万平方米的人造陆基上, 挺立着一块醒目的石碑,上刻“南沙是我领 土、神圣不容侵犯”,几栋礁堡错落有致地排 列在周围。他们从千里迢迢的大陆运来泥 土、树苗和菜种,用木板、铁皮、塑料板围成 一小块一小块菜地,硬是在这个寸草不长的 礁盘上,种出了各种各样绿油油的青菜,椰 子树长活了,枇杷树泛绿了,仙人掌也会张 刺扎人,还有那一盆盆喷红吐翠的鲜花,更 加惹人喜爱。礁盘上鸡犬之声相闻,白鸽在 空中盘旋与海鸥媲美,生猪也漂洋过海在这 里安了家落了户。官兵们每天三顿的罐头 餐,多了一道鲜美的绿色食品。这种菜篮子 工程,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风貌,不就 是当年的南泥湾精神在南沙生根、开花、结 果吗!

礁盘上的鸿雁

南沙永暑礁有一间斗室般大的邮局,门 口挂着“海南省南沙群岛邮政局”的牌子和信 箱,由一名战士兼任“局长”和邮递员。邮局 之小、人员之少、邮路之长,都堪称世界之最, 大可列入吉尼斯纪录。在这里收发的信件, 都盖上“海南南沙”的邮戳,成了集邮爱好者 收藏的珍品,笔者也盖了几个邮戳作为留 念。在守礁官兵的心目中,这个邮局是他们 传情的鸿雁,她把南沙与祖国大陆在蓝色的 邮路上联结起来,传送着党和人民对守礁官 兵的关怀和期望,寄托着南沙官兵对大陆同 胞对家乡父老的亲情与思念。每一批信件发 到南沙,官兵们收到的虽然都是迟到的“新 闻”,却产生着强的新闻效应,给天天看录相、 日夜拉家常单调枯燥的守礁生活激起一道又 一道涟漪,有的召开“新闻发布会”,传播家乡 的新闻轶事;有的进行“答记者问”,张三李四 各自报告对象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关系进展等 等恋爱专题;还有的将书信贴上专栏,大家互 相阅读互相交流,战友们共喜共忧,同苦同 乐,古人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南 沙,书信将战士们与祖国和家人联系在一起, 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比千金万金都要珍贵 的家国情怀啊!

垂钓的水兵

南沙有一支长年累月耕波犁浪的水兵 队伍,他们以舰船为家,白天脚踩海浪,晚上 头枕波涛,担负着海上巡逻、运输补给等任 务。每当舰船泊锚,水兵们共同的爱好就 是放线钓鱼,几乎每钓必有所获,别有一番 乐趣。他们或站在船头舰尾,或靠在船舷 一边,在鱼线一端系上鱼钩,挂上鱼饵和一 斤多重的鱼坠,将几百米长的鱼线放入海 中,鱼儿见到“猎物”,蜂拥而至,竞相争食, 水兵凭着手感,就知道鱼儿有没有上钩,碰 到手气好,可钓起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 鱼,不但可以饱尝几顿口福,还可以晒成鱼 干,那真是正宗地道的南沙风味。笔者在 赴南沙途中,在164 号舰上与水兵一起放线 垂钓,一条两米多长、20 多斤重的大头鱼找 上门来活蹦乱跳,好家伙,还跟我们一起合影 留念哩。

(1991 年10 月写于海南屯昌军营)

图为陈启鹏(左2)在训练休息时与战友们谈笑风生。

【后记链接】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南沙群岛守军为 实现“铁心担民族大任、誓死铸定海神针”的 壮举,于2013 年开始在南海实施吹沙填海工 程,南海诸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将礁盘 变成了方圆四至五六平方公里的人造岛,美 济礁、渚碧礁、永暑礁已改称岛,三个岛上的 机场已经建成,其中永暑岛机场已经实现与 大陆的民用通航。由于南沙岛礁拔海而起, 岛上建筑与水面相接,凭空漂起一座座城市, 远看就像海市蜃楼一般;又像一艘艘不沉的 航空母舰,屹立在中华民族的祖宗海上,泱泱 华夏,壮哉南沙!

盼望有一天,我这个已经穿不起军装的 老兵故地重游,续写一篇《再向南沙行》。

 



-------------------------------------------------------------------------
河源新闻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商务合作联系网站管理员(QQ/微信:10117807)
-------------------------------------------------------------------------
相关热词搜索:诗语 涛声 老兵


上一篇:忆我与 水电部队杂咏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环国控 - 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传承八一精神 永葆军人本色

传承八一精神 永葆军人本色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 周年,铭记党的光辉历史,讴歌奋斗历程,弘扬“八一”精神,本报记者近日走进武警河源支队和河源消防支...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