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合作伙伴: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记龙川县佗城镇的苏堤

昔年龙川有“八景”,其中“五景”就在佗城,而“嶅湖秋月”更是八景之首,成就这一美景的,苏堤当功不可没。

昔年龙川有“八景”,其中“五景”就在佗城,而“嶅湖秋月”更是八景之首,成就这一美景的,苏堤当功不可没。相传嶅湖位于佗城西北一公里,湖面纵横有两公里多,水深可行舟,湖水清澈碧绿,波平如镜,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使人流连忘返。可惜风雨沧桑,历八百年,嶅湖早淤为一片田,粼粼波光化为平展碧畦。9 月13 日,在昔日的“嶅湖秋月”最佳观赏点——佗城西门渡口,记者唯见铺石的苏堤如一线黄蛇逶迤地从田垄的中间伸过去,恍然觉得这古堤倒像剩在过往时光中的一道辙印,旋绕在佗城的记忆里不肯消隐。

与“二苏”有关

这苏堤却是与“二苏”有关。公元1098 年,苏辙被谪为化州别驾,住在龙川17 个月。当时嶅湖决堤,当地百姓颗粒无收,于是在他的倡导下,修建了堤坝,则为“苏堤”。后苏东坡被谪惠州后,曾坐船逆东江而上来龙川和胞弟苏辙相会,赋诗赞美:“嶅湖湖水水澄清,最喜秋来月漾金,夜静问渠天在水,嫦娥推倒玉轮沉”。

漫步苏堤,如同穿行在历史丛林深处,仿佛脚下的每一块砖石都能发出古老的回音,这从铺设苏堤的一些砖条就可以见证。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存苏堤约1000 米,堤外墙石砌,横断面呈梯形,中间用沙土夯实。堤高 2.5 米、顶宽2 米、底宽6 米,面铺鹅卵石,令人惊讶的是,苏堤的砖条上还有汉字,上面隐隐约约有一些字迹。当地村民说,这些砖条意味着这道苏堤的施工都有完善的备案,原材料的供应等也记载清晰。

此苏堤非彼苏堤

说起苏堤,在国内杭州西湖苏堤最让人向往,邻市惠州也有惠州苏堤。抛开杭州苏堤不论,但论惠州苏堤。据《广东水利志》记载,宋治平年间(年),惠州知府陈称在城西 “筑堤截水,广袤十里”,得溉田、养殖之利,称为丰湖。又在城东辟东湖(又名塔子湖),教民作牛力水车汲水灌田。宋绍圣三年(年),苏东坡贬惠州时,改称丰湖为西湖,并出资在湖边筑西湖堤,后人称为苏公堤。

然记者翻遍《广东水利志》,对佗城苏堤却未见只言片语记载,也可能是古城佗城在当年仍然地处蛮荒,个中原因,不得而知。然历史毕竟是人民书写的,苏堤永远在佗城人们心中,苏辙的故事永远在佗城人们口头相传中,一代又一代。

苏堤也是古道一部分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东江自古为中原先民南下的通道,从赵佗建龙川县至今共2220多年,东江上中游地区一直是岭南北接中原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珠江三角洲连接韩江流域必经之地之一。据有关专家考证,佗城苏堤是嶅湖堤坝,也是古时龙川重要的一段陆路驿道,南可至河源、惠州、广州,东可抵达梅州、潮州、福建,北可抵达江西等地。

惠州苏堤成全了西湖,西湖也滋育着苏堤。而佗城的“苏堤”,却因为旧湖干涸,改为了农田,由堤坝变成了田间路。不见垂柳的依拂,不听湖水的轻吟,只看四季的桑田交错,只闻农人的俚语小调。试想如果苏辙有知,是欣慰人人丰衣足食,还是惆怅沧桑的变化呢?佗城的苏堤,给人的却是它做为堤坝最本真的职责——护佑着此方千年的安详。

令无数文人骚客为之迷恋的“嶅湖秋月”,今已无处寻,然一道苏堤却是穿越近千年时空,至今仍“活”在当地群众的口头传颂中。喜欢旅游的行者知道,观山听水看风景,自是应当之事。大凡山山水水,有些能“游” 出韵味;然有些景致,却是需要“读”出来的,也正如这苏堤。唯有读,方能读出山水的灵性,读出景的神韵。苏堤,更是唯细读方能读出其中韵味。

本报记者 张涛



-------------------------------------------------------------------------
河源新闻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商务合作联系网站管理员(QQ/微信:10117807)
-------------------------------------------------------------------------
相关热词搜索:龙川县 苏堤 城镇


上一篇:陈万大将纪念亭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