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思
■陈崴
和塘古巷青石路,湄水老桥白 玉栏。
遥望江南山水处,一轮明月伴 我还。
又值中秋佳节,思乡情更切。 忆过往,思今时,离别故乡二十余 载。祖父年八十有余,安居于老宅。
老宅,余出生之时所建,已近 四十年。上下两层,上层有一书 房,书房外有一小庭院,庭院种有 梅、兰、菊等花草,皆祖父手植也。 而吾最爱石榴树,盼其花开,待其 果熟,乃可大饱口福。此庭院,儿 时乐土也。庭院有一大水缸,养鱼 四五条,小伙伴两三人常围缸边玩 耍,余常备砖石欲学司马光砸缸, 奈何终未有人落水,只好作罢。每 忆此事,吾窃笑。庭院有一葡萄 架,阳光透过枝叶缝隙,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架下兰草正茂,小伙伴 便趴其中捉蜗牛,再置蜗牛于案 板,谓之曰赛蜗牛。
庭院寂寂,小鸟时来啄食。祖 父常端坐窗前,或读书、或写字、或 扎纸屋,余一旁静静观看。闲时, 祖父教我背古诗,“白日依山尽,黄 河入海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 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 等,虽不懂其意,却能牢记于心,当 时之情景亦历历在目。若祖父忙 时,余或拿高粱杆做风车,或拍蝇 置于蚁穴旁,又或用泥筑城。每正 起劲时,曾祖母便在楼下喊:“威 儿,吃饭啰!”
吾最爱祖母亲手晒制之辣酱、 秘制之扣肉和酿制之豆豉。辣酱 为永丰当地特产,几乎家家户户皆 制。每逢夏季,祖母便将鲜红大椒 剁碎,拌之以刀豆、小麦、高粱、食 盐等,再置于楼顶暴晒。期间,还 需不时搅拌以受热充分。数日后, 辣酱鲜红油亮,香气诱人。登上阁 楼,目之所及皆是大小不一酱缸, 闪闪发亮。余常在未熟时偷食,若 被祖母发现,也只嗔怪。传闻曾国 藩曾献永丰辣酱于朝廷,帝尝之大 为赞赏,遂列为贡品。如今,辣酱 已为家乡一支柱产业。
儿时还喜爱喝米汤。米饭将 熟时,祖母便盛出米汤,加少许白 糖,乃胜似琼浆玉液。然大人常调 侃曰:“喝米汤易摔跤。”余初不信, 然果常摔跤,于是信。每摔跤时, 祖父便佯装检查,还一脸严肃曰: “出红血耶,亦或白血耶?”一听闻 流白血,余便破涕为笑,大伙亦大 笑。祖父自幼学医,常为乡邻看 病,未收分文,闻名远近。常有不 少后生欲拜师,但祖父鲜有收徒。 余不知其故,也未曾问,依稀记得 只收过两三个徒弟,皆情同父子。 逢节过寿,必来拜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 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 桃换旧符。”春节为最忙碌、最幸福 之节日。祖母杀鸡宰鱼,祖父忙于 写春联,父辈们张罗祭祖事宜,吾 辈则满街放爆竹。如此一年又一 年,余曾以为幸福时光永相伴。待 渐渐长大,曾祖母、祖母相继离去, 而后,又因工作少有回家,老宅只 剩祖父一人居。每念于斯,常戚戚 焉。而祖父却豁然,每每通话,皆 曰:“一切安好,勿多挂念。”果真 耶?祖父腿有疾,不能行,站亦费 力,其宁独忍痛而不愿儿孙担忧罢 了。余亦常想接祖父来粤,然故土 情深,又因行动不便,终不成行。
去年春节归,又至阁楼小庭 院。环顾四周,荒草丛生,藤架枯 萎,兰菊不再。祖父已多年未曾上 楼,桌上笔墨纸砚皆布满灰尘。水 缸已长满青苔,小鸟依然来啄食, 而余已无心流连,却又似闻曾祖母 之声:“威儿,吃饭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