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老爸的“喇叭筒”烟

说起“喇叭筒”烟,这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乡下老爸常年抽的一种烟。我老家也有人叫这种烟为“卷筒烟”,一头尖,一头大,像喇叭筒似的。

那时节,农村里除精神之外物质极度匮乏。老爸在劳作的间歇,都是抽自己用旧书纸旧本子纸旧报纸,卷起的土烟,来提提神。这种土烟,都是老爸自己在荒坪废地上栽种的。

每年,老家房前屋后的荒坪废地上,老爸都会拿着锄头,将野草薅去,锄松泥土,播上烟籽,洒上水,然后盖上一层稻草,待几天后,长出烟苗,就把稻草揭走,让烟苗吸收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烟苗长成以后,老爸就把烟苗移栽开来。接连几天的早晨,老爸都会用草把子把移栽的烟苗盖好,防止太阳将苗晒死,晚上又去把草把子揭开,使烟苗沾上露水,尽快成活。

可以说,那种年月,农村里贫穷,物质又匮乏,老爸抽的烟都得靠自己栽种,自己将烟叶晒干,自己动手切成烟丝,然后用一个小袋子装好,出门在外带在身上。劳累了,想提提神,老爸就会从口袋里掏出一叠废纸裁成的小纸片,取出一张,卷成一个喇叭筒形状,然后再灌进一些烟丝,用舌尖在烟纸的搭口处舔上一点口水,将接口粘住,叼进嘴里。点烟火时,老爸常常是划燃一根火柴,用手挡住风,把烟点燃,生怕来风使火熄灭,浪费一根火柴。

要晓得,在那种物质紧缺的年代,不但人们手头紧张,就连火柴都要凭票供应呀。

小的时候,在我的印象中,老爸在那种穷日子的生活中,对自己生产出来的土烟,是看得十分珍贵的。记得有的时候,老爸将摘下来的烟叶晒得半干后,却遇上了连续几天的阴雨天,他就会生起一盆火,用一只蔑罩子罩在火盆上,将晒得半干的烟叶烘干,生怕烟叶受潮以后,起霉烂掉。

说实在话,那时节我家里穷,每年老爸为筹措我们兄弟的几元学费都唉声叹气、一筹莫展的,自然他要靠自己种的土烟,切成烟丝,拿些废纸卷成“喇叭筒”烟,沾点米汤封好接口,卖点钱的呀。

老爸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老爸因病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才告别了他的“喇叭筒”烟。

作者:陈青延



相关热词搜索:老爸


上一篇:我更爱 家乡的秋天
下一篇:吊着标签的二胡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