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邻居家的桔扭树

■张浩

午饭后,闲来无事翻阅着朋友圈,一张图 片蓦然让我停止了划屏。图片中的野果似曾 相识,一时间却又叫不上名字来,细读图下边 的文字,哦,原是桔扭果。少年时代常吃,不 过,算起来有近二十多年再没有吃过了。或 时间太久,它的味道在味蕾中竟翻不出记忆 来。倒是让我想起了乡下邻居家旁那一棵粗 壮的桔扭树。

桔扭树,是我们客家地区的叫法。学名 称之为枳椇,俗称“拐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 种植历史。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南山有 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 子,保艾尔后”的诗句。“枸”即“枳椇”,就是我 们所说的桔扭树,有的地方还叫“鸡爪梨”或 “万寿果”。《陆疏》中对其记载得更全面,“枸 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 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 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

木蜜,雅致的名字。乡下邻居家曾有一 棵,就种在屋旁,离我家不过十米远。自记 事起,桔扭树就矗立在那里,树干粗大如缸, 小孩是断然抱不过来的,树冠蓊郁如幕,两 旁的屋舍皆入其怀抱。夏秋最为茂盛,千枝 万叶,层层叠叠,阳光竟投射不到地上。此 时,树荫下就成为了附近孩子们戏耍玩乐的 最好去处。女孩子跳皮筋,抓石子;男孩子 弹核桃,扇烟盒,孩童一天天快乐的时光便在 树荫下悄然而去。

且不说其繁茂的枝叶为我们带来了清凉 和愉悦,印象中其枝叶却有更好的妙用。记 得每每家中有人伤风感冒或皮肤瘙痒,母亲 便会拿出一扎扎晒干的桔扭树枝叶,放入大 锅中熬水,让家人洗上两三次,便会痊愈。实 际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早就记载有, “其枝、叶,止呕逆,解酒毒,辟虫毒”。怪不 得,母亲常年都备有其枝叶,以应急之用。

桔扭树的枝叶是大人们惦记的,树荫下 的我们,则时时不忘桔扭果。每到农历八九 月份,肥厚扭曲的桔扭果便把枝叶压得直不 起腰来。我们在树底下远远地望着,总盼望 它快点逃离树枝,好掉到地面上,让我们饱餐 一顿。更有猴急的小伙伴,不待它掉,早拿起 竹竿打下来尝鲜。只可惜,往往打下来都是 未成熟的,涩酸难食。不过,他们也有土法 子,先把青黄的桔扭果掩藏到谷糠之中,不消 一个星期,再拿出来吃,倒也有点甜味,然而 终究还是略带苦涩。最好的还是等霜降节气 过后,此时的桔扭果,红褐色取代了青黄色, 不消再用竹竿,有的便已挣脱了树枝。我们 随手拾起,稍用水清洗干净,入口嚼之,甘甜 爽口,一如葡萄干的风味。

可惜的是,这样全身是宝的“木蜜”,却在 几年前被邻居砍伐掉了。现在回家,只看到孤 独的老树头,还有那刺眼的阳光留在树头上。

 



相关热词搜索:邻居家


上一篇:玉湖村的来历
下一篇: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