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尽管眼前苟且 心中却盛着诗和远方
阅读提示:
近年来,除了“空巢老人”之外,“空巢青年”也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与“空巢老人”的被动独居不同,“空巢青年”大多是指主动选择独居并且单身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在其他城市打拼,他们在新城市中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他们孤单、有压力、有苦闷,当然也有奋斗。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5800 万人在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独居青年(20~39岁)已经达到2000万。他们一个人生活的状况又是如何的?为此,记者走近了几个过着“一个人的生活” 的独居青年,聆听他们的心声。
阅读是李曼独处时最喜欢做的事
李曼: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李曼是一个北方姑娘,她爽朗的性格让人完全感觉不到她的孤独。10 年前李曼才刚毕业,在朋友介绍下来到河源。刚来河源时她觉得这里连自己的家乡都比不上,心里有些失望,但是她说:“后来我觉得既来之则安之,我就开始找工作,慢慢地就习惯了这座城市的生活,发现这里其实挺好。”这么多年李曼都是一个人生活,她总会找各种事情来充实自己,她说: “我平时会去看书,去考证,参加公务员考试等等,我不想让自己闲下来,也不敢闲下来,我想做很多的事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不然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李曼很喜欢一个人生活的状态,她说很多事情自己都可以做得到,所以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并且很享受这种自由,如果跟别人在一起反而受到束缚。不过李曼对感情的态度也不是不接受,她说只要遇到对的人还是会考虑在一起,只不过是“宁缺毋滥”。10 年来,她的心态始终很积极,她仍为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断努力。
吴小强在为顾客理发
吴小强:用美食治愈生活的“空巢”
已过而立之年的吴小强是一名发型师。高中毕业之后,他曾背井离乡辗转多个城市的工厂打工,但因为有一颗追求美的心,最后他选择了在自己感兴趣的理发行业停留下来,并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5 年,一年前他在河源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理发店。每天从10 时工作到23 时,13 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是小强的工作常态。所以只身开店当发型师的他基本上没有什么私人时间,只有凌晨一两点的时分才感觉是属于自己的,然而对于这些空闲时间他还是会选择用工作去填满。“下班空闲下来了,我就想想今天做了什么事情,明天有谁预约了过来剪发。因为一个人生活在河源,亲人不在身边,朋友比较少,独处的时间还是比较多。”
生活上的“空巢”,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空虚。小强笑言自己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不忙时会自己下厨做饭。甚至在工作期间,到了饭点店里又没有顾客的情况下,他也会给自己做一顿饭。“做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还为了在这个温柔与残酷并存的世界里,用美食治愈自己。”
唐青工作时总是西装笔挺
唐青:没时间浪费在自我纷扰中
今年29 岁的唐青是江西赣州人, 2011 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大学保险学专业,“我的经历不算丰富,毕业后在江西新华保险分公司实习,做过理赔、销售和讲师,2012 年初从江西新华保险辞职后,来到了河源。”唐青还记得那是2012 年2 月 25 日,那天他拉着一个箱子背个包只身一人就来到河源这座陌生的城市。来河源之前,唐青表示有了解过河源,知道河源是座美丽的旅游城市,环境好便成了唐青来河源发展的原因。
“来河源6 年时间,一直都是独来独往,喝酒过敏、不吸烟、不会唱歌、打麻将又从来不玩钱,这样的生活习惯如网络所说,会没有朋友的,在我身上似乎有所反映。”唐青自我调侃又无奈地说。离开江西前,唐青的父母也担心他的生活,但唐青觉得自己一个人挺好。“不过我的时间多半被工作占据。保险公司的节奏比较赶,加班也是常事。我上台是老师,下台还得做搬运工,不过我觉得生活挺充实的。”基本每天加班到12 点,但唐青对于生活依然是乐观的。
在放假的时候,唐青就会戴着耳机沿着东江湾公园河边跑一圈,练字、听歌、看电影等都是唐青假期常做的事情,虽然工作压力大,但他却极少抱怨。“其实我习惯一个人生活了,别人都急着回家而我不是,我会安安心心把工作做完,知道自己要什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根本没时间浪费在咿咿呀呀的自我纷扰中。”
雷震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很有精神
雷震:在河源做一个追梦人
老家在河北的雷震在外打拼十几年, 2015 年来到河源。刚来这里时是孤身一人,现在身边虽然多了一些朋友和同事,但在平时的生活里他还是一个人。记者刚见到雷震时他正和朋友们整理着在大学城的店铺,准备开业。开店是他周详考虑后决定的,他说这也是他的梦想。雷震向记者介绍说:“刚来河源时我在 KTV 当经理,从下午两点半一直到凌晨两点才下班,回到租房最早也要凌晨五点多才可以休息。平时基本没空闲时间,都是在工作和休息。”
从前习惯了夜生活的他,现在为了打理好店铺每天都坚持8 点起床。他说现在的生活节奏反而让他更精神更有干劲。记者询问为什么不在家乡做生意?雷震表示自己出来打拼十几年,已经习惯了在外面的生活,对河源还比对家乡熟悉。长期一个人的生活,也承受着家里人的压力,父母时常劝他回去,但雷震还是希望在河源好好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感情方面雷震是抱有期待的,长年孤身打拼也让他希望能有一个陪伴他的人,他说:“还是挺想找一个人在一起的。”但同时他也表示目前会以工作为重,先把事业稳定。
记者手记:
“空巢青年”应主动走出“孤岛”
人们对于“空巢老人”是相当熟悉的,缺少关爱,需要被爱、被关心,其实“空巢青年”也是如此。年轻是他们最大的优势,未来还有无数可能,但其实“空巢”的生活本不只有一种状态,“空巢青年” 也并非一些人所说的那般娇气。如本报采访到的几个青年,大多对生活充满激情,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好自己情绪,努力工作,热爱生活。当我们谈论“空巢青年”面临的空虚、压力和困惑时,我们也要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主动走出生活和情绪的“孤岛”,同时也应该在社会环境层面为他们的奋斗创造更好的土壤。这样,才是一种对“空巢青年”群体更负责的关注姿态。
本报记者 谢思思 见习记者 邹俏 程鹏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