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她们用指尖艺术 采摘舌尖美味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生产的关键时节,东源县上莞镇仙湖山的采茶人又开始忙碌了起来。清晨6 时,曙光初显,丹仙湖茶叶基地的何雪梅就领着一众姐妹迎着薄薄的晨雾,戴着草帽,拎着茶篮,到云雾缭绕的茶园上采茶,她们要赶在夏季到来之前将春茶采摘完。

近日,记者跟随何雪梅一同走进仙湖山山顶,体会高山采茶人的辛劳与温馨。


仙湖山茶山。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崎岖采茶路 采茶装备多

驱车两小时才到达仙湖山山顶,顺着田梗,记者走入茶园,绿油油的茶叶扑入眼帘,漫山遍野,微风吹来,清香暗涌。站在山腰上,只见山下山上的翠绿中隐约泛着些白点,那些小小的白点便是高山上的采茶人,82 年出生的湖南人何雪梅就是白点之一。记者看到,何雪梅皮肤黝黑,身上挂着个竹篓,脚上沾着的黄泥斑斑点点。一朵、两朵、三朵……只见何雪梅灵巧的手在茶树上舞蹈一般,轻盈地掐下一朵朵嫩芽,装满一握,便把茶叶轻轻放入身后背的竹篓里。

为了追求原生态,丹仙湖茶叶基地没有整齐划一的茶带,更多的是天生天养的山间茶园,这让采茶人的路多了几分艰辛。“今天这边走的山路不多,一块块采过去,到了山那边,走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何雪梅说,她的采茶装备中有一样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解放鞋,每年,她至少要走坏一双解放鞋。当天烈日当空,何雪梅戴着遮阳帽,却穿着长裤长袖衣,她说:“这是为了防山蚊。”


何雪梅在采茶

来自同一个村子的职业采茶人

除了何雪梅,茶山上还有30 名临时采茶人,“现在还不是最旺的时候,到了立夏前赶工的时候,会有近百人在行动。”何雪梅说,采茶时,他们从山下往上采,1900多亩茶树,先采一道一芽两叶,再采一道芽头,要赶在夏季到来之前将春茶采摘完。

记者发现,采茶人均是中老年妇女。谢桂英今年58 岁,她在仙湖山采茶已经有16 个年头了,每年来四五次,每次持续一个月左右。“从一开始的20 块钱一天,到现在的 100 块钱一天,每年都是加5 块钱,你算算我干了多少年?”谢桂英笑着说。她头上包着一块花毛巾,手臂上戴着袖套,把竹篓往地上一放,就利落地采起茶叶来。而同她一般年纪的采茶人还有十来个,她们都来自连平县上坪镇布联村。

今年的茶叶长得慢了点,往年都是在清明之前就要来采茶的布联村一行人,在清明之后才来到仙湖山。满山茶树中,数十顶花布头巾、帽子缓缓移动,竹篓里的茶叶渐渐多起来了。这些采茶人平时都是在家里种地,到采茶时节就随车来到仙湖山采茶,补贴家用。她们一天的工作时间是9个半小时,每天能采到10 斤左右的茶叶,谢桂英说最多的时候自己一天能采到十来斤。

“都是很熟的了,不用带什么东西,收拾几件衣服就来。”谢桂英说,她们12 个人住一间宿舍,被褥等生活用品都已经准备好了的。布联村一行人的到来给平日里孤寂的仙湖山带来了欢声笑语。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谢桂英等人就会来到何雪梅屋里看电视、聊天,这就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了。

采茶是个辛苦活

“你摘芽的方法不对,不能用指甲掐断,否则茶叶的根部就会变黑。”见到记者尝试采茶,何雪梅指导道:“你得用手指握住芽儿横向用力把它折断。”采茶动作看似简单,其实讲究挺多,它要求采茶人眼快手准。采茶要选那些叶子小、芽突长、品质好的芽来摘。根据茶叶形状,采茶分为双芽和单芽,两种茶形的采摘方法也不同。

“ 这是个体力活,用的是内力。”采茶时,何雪梅左右手开弓,双手的拇指和食指都贴有胶布,尽管如此,她的手指还是会因采茶而经常酸痛,“现在是采最嫩的一芽两叶,最嫩的也是最轻的,一天要采近十斤。”

由于天气原因,今年的采茶从清明才开始,4 月底到5 月底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是春茶最好的采摘时间,也是长势最旺的一个阶段。这期间所有的采茶人一刻也不舍得耽搁,中午只留一小时吃饭,其余时间都在茶园里忙活着。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个多小时,记者就有点吃不消了,炙热的阳光烤在身上,不一会儿的工夫脸上就沁满了汗珠。

种花养鸟打发时间

在制茶室,记者见到了何雪梅的丈夫欧明,他是仙湖山茶园的开荒者,是最早驻守在这里的一批人。“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欧明说,炒茶是一份辛苦活,萎凋、揉捻、发酵、烘干、提香,一道道程序,精密细致,是对炒茶人体力与耐力的考验。“绿茶和红茶制法不太一样,红茶要发酵,绿茶不用;绿茶要经过两道炒制程序,红茶没有这么麻烦。”谈起制茶,欧明也如数家珍。说话间他打开了电炒锅的电源开关,过了一会儿又用手探了探锅体的温度,“制茶中的不同环节要求不同温度,杀青的时候要达到200 摄氏度的温度。”不管是烧柴的土灶炒茶,还是用电的电锅炒茶,高温都是对炒茶人的巨大考验,不到半小时,欧明身上的衣服就被汗水浸得湿透了,而他常年赤手炒茶的一双手掌上布满了老茧,还透着鲜茶叶的绿色色泽。


山上的生活很枯燥,闲暇时何雪梅就逗逗画眉。

自17 岁从湖南来到河源仙湖山开荒种茶开始,欧明从事采茶、制茶工作已经有20 年了。这期间,他娶妻生子,妻子何雪梅夫唱妇随一起来到仙湖山上。平时,他们是茶树维护工、基地清洁工,到了茶叶生产时节,他们一个采茶、一个炒茶。

海拔800 至1200 米、藏于深山之中的仙湖山就像桃花源一般,风景秀丽,却也寂寞如雪。下山的不便致使欧明夫妻很少下山,而平时山上只有寥寥几人,大声说句话似乎都会带着回声。只有每年的采茶时节,仙湖山才会热闹起来。

从仙湖山山顶到市区约要两个小时,他们的大女儿跟着他们一起住在山上,学着采茶,小儿子则借住在市区的亲戚家,在读小学。他们一家三口住在山上,主要靠电视打发时间,此外,他们还在阳台上种植了不少植物,还养了一只画眉。“刚开始,住的是在山腰上的木屋,电都没有。”何雪梅刚结婚来到仙湖山山顶,看到丈夫的生活情况,她很心疼。后来,基地建起了宿舍楼,记者看到,10 多平方米的宿舍里,应有尽有,在何雪梅的收拾下,颇有家的温馨。“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就好。”何雪梅笑脸盈盈地说。

本报记者 郑婷影 杨容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指尖 艺术


上一篇:紫金“山河一片红”
下一篇:签约开工投产项目45 个 合同投资总额逾150 亿元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