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油茶旺山羊来“除”草 龙川“油茶+山羊”种养模式有望在全县推广
9月2日下午,趁着雨后初晴,记者来到龙川县丰稔镇排东村一名叫空塘的山谷,山溪水哗哗流淌,山谷虽有些闷热,但不时有山风吹过,倒也心爽气畅。来到山谷入口处,记者见到一小片油茶林,但这里杂草丛生,果也没有见到几个。
当进入山谷深处由铁栅栏围起来的龙川湾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油茶林基地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满山羊儿吃草,林间并未见杂草疯长,倒是新添了许多新鲜的羊粪。草儿哪儿去了?原来全都被羊儿吃掉了。对于这一种养模式,公司负责人黄海源戏称为“山羊除草”,赢来林深果大羊儿肥。
“土专家”传奇史
要论这一“油茶+山羊”种养模式,就不能不提当地“土专家”黄毛。他五十出头,个头不高,在油茶界浸淫多年,经验颇丰,其致力探索这一模式堪称一部传奇史。2009年起,他在排东村种植了300多亩油茶,但深为给油茶林除杂草所头痛,人工锄草费时费力,效果并不明显。为保证茶籽油品质和环保,他拒绝使用除草剂。2012年,他曾带300多只鹅到油茶场吃草,效果并不好。2014年起,他开始尝试用山羊到油茶林间啃食杂草来达到除草目的,没想到这“一招”成效显著。
其实,为给油茶林除草头痛的并不单单黄毛一人。当时身为龙川赤光镇映山红合作社社长的黄海源也为千亩油茶林施肥锄草而发愁。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拿1000亩油茶林来说,用人工锄草,需要40至50人,按当时每天每人工作需支付80元来算,费用就达到14万多元,这样算下来,平均每亩地施肥锄草的费用达到140元至150元,这对于当时油茶还未全部进入丰产期的合作社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负担。
“山羊除草”打破常规
2015年夏季的一个雨天,黄海源冒雨来到了排东村油茶基地调查。他一见山羊啃食过的油茶林间,看不见疯长的杂草,心里甚是欣慰,但对于山羊对油茶树有没有伤害,还是心存疑惑。在对比分析这几年的油茶林收入数据后,他信心大增。这300多亩油茶林在2015年进入丰产期,2016年遇上“小年”,当地油茶林普遍减产,但是这片油茶林却是稳中有升,比上一年多收了上万斤茶果,卖果赚了4万多元。2017年的产量再次持续增长。黄海源说,“油茶+山羊”种养模式对油茶林增收效果是明显的。这两年油茶林持续稳增长,已打破了当地油茶行业的常规,收益是实实在在的。2016年7月,赤光镇映山红合作社发展壮大成龙川湾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油茶种植面积由1300多亩扩大至近3000亩,拥有4个基地,其中有两个基地推广“油茶+山羊”种养模式,涉及面积达到1600多亩,放养山羊达400多头。
“山羊除草”拟全县推广
如今,龙川湾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油茶种植已由赤光镇发展到龙川丰稔、义都、四都、黎咀、麻布岗,以及东源柳城、船塘等镇,拥有8个基地,达6000多亩油茶林。该公司拟在两年内全部基地实现“油茶+山羊”种养模式。8月29日,龙川县委书记黄添胜对“油茶+山羊”种养模式给予了肯定,认为要在当下龙川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提出要在全县大力推广“油茶+山羊”的种养模式。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利用“油茶+山羊”种养模式,逐渐打造“种养结合的一体化生态循环体系农业”,并大力推广,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目前所属的8个基地中有4个基地就在贫困村,涉及面积达1000多亩,涉及贫困户超过500户。宝安对口帮扶龙川指挥部相关人士在调研中鼓励该公司与贫困村合作结成“脱贫共同体”,让更多贫困户脱贫。据悉,从今年2月起,该公司先后在龙川上坪镇和黎咀镇联民村、南坑村等地举办油茶种植培训讲座,以推广这一种养模式。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