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兴油茶产业| 龙川四都新龙村驻村扶贫小组脱贫目标

驻村工作队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已经过了霜降,龙川县四都镇新龙村打 油茶果比往年要迟些日子。今年开始,村里 的8000亩油茶地由驻村扶贫工作小组及村 委会统一打果时间,油茶果出油率也有所增 长。今后5 月份,精准扶贫小组进驻新龙村 后,建立起“流动接访室”,在多番听取村民 意见及走访、核查后,确定精准扶贫户,并借 助该村发展农业优势,制定“万亩油茶基地 计划”,以引资企业与村民合股形式开发农 场,通过多种农业种植形式,帮助新龙村村 民提高收入脱贫。

流动接访室听村民意见

走进新龙村村委会,李姗君(河源市旅 游局旅游监督质量管理所所长,驻村第一 书记)、朱志妙(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驻村工作队队长)、杜彬彬(深圳市 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队 员)、陈星宇(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驻村工作队队员)4 个人都是穿着统一 的橙红色服装,背后印着“精准扶贫、精准 脱贫”的显眼字样。今年5 月份,驻村工作 组4 人进驻新龙村后,在办公地点设置了 接访室,专门针对扶贫户核对工作听取村 民意见。

“流动接访室”的设立意味着扶贫工作

组要直接到最前沿了解村民反映强烈的热 点、难点问题。工作组决定每天都穿工作服 上班,让村民知道自己是扶贫工作组成员。 不管在接访室还是在路上,只要村民碰到工 作组成员,可随时向他们反映问题。

也正是在流动接访的过程中,工作组 接到6 户村民对贫困户名单提出的异议, 在经过重新入户核查后,工作组根据群众 反映情况与核查情况,最终将村委会上报 名单中不符合条件的4 户对象去除,重新 增加3 户精准帮扶对象,并在村里公示。 据悉,新龙村在精准脱贫核定贫困户共64 户236人。

制定“万亩油茶基地”计划

新龙村方圆14 公里,村子里种植油茶 的历史也有上百年。该村的帮扶单位—— 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利用 新龙村这一自然资源优势,在原有8000 亩 油茶地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油茶种植面积, 建设万亩油茶基地。驻村工作队队长朱志 妙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亩地出油25斤、每斤 市场价60 元计算,10000 亩就有1500 万 元,仅此一项可让新龙村的人均收入超过 4500元。

61 岁的新龙村村民黄建强是当地油茶 种植户,目前有4 亩茶园,每逢油茶收获的 “大年”,可产茶油100 多斤,收入近万元。 他说,自记事起,村里就已经开始油茶种植, 到现在油茶仍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 一。不过,传统的种植模式,也导致油茶出 油率不高,100 斤油茶果只能出油17 斤左 右,且未能形成产业及规模。为此,驻村工 作队不仅计划三年内把新龙村的油茶种植 面积扩大到10000亩,还把重点落在帮助村 民提高种植技术、出油率和产品质量上,再 加上不施肥、不打农药这一生态优势,力争 让“新龙”茶油品牌打响。

为了提高油茶果出油率,驻村工作队和 村委会成立了专门的督查队,“监督”村民按 时采摘。另外,驻村工作队还为村民免费提 供油茶苗,而且在另外未开发种植的2000 亩基地中,每种植一亩就向村民补贴200 元。目前,通往基地的2 公里机耕路已经打 好路基,建成后,将彻底结束村民肩挑背扛 茶油果的历史。

生态农场有望成菜篮子基地

靠山吃山,新龙村的大部分村民还依靠 着种植生存。经过多次考察后,驻村工作队 计划把路坑自然村周边的空闲地、山地利用 起来,建设一个占地400亩的综合性生态农 场,集菜蔬、果树种植,水产品、牲畜养殖于 一体。驻村第一书记李姗君认为,龙川县城 近30万人口,生态农场种植出来的蔬菜、水 果,完全可以供给县城,成为龙川重要的菜 篮子基地。

“生态农场建设,不能小打小闹,必须 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经过近半 年的走访调研,李姗君和驻村工作队员们 决定,引进一家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生产 企业进行开发、经营,而帮扶单位则通过注 资参股,分红收益归贫困户所用,打造“种 植大户+合作社+贫困户”的现代化种养模 式。李姗君认为,综合性生态建设带来的 是双赢的局面,租地村民可获得租金收益, 贫困户有分红收入,村民在此打工可得务 工收入,“更重要的可使新龙村具备长久发 展源动力”。

本报记者 吴奕镇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山农 油茶 一方


上一篇:河源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下一篇:东源县举办首届 书香节活动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