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为村民脱贫致富“加油” 本月18日起,龙川、和平将统一开山摘油茶籽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黄戈 我市油茶企业再“添丁”!昨日上午,位于源城区龙岭工业园的河源市东江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揭牌仪式。据悉,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目前已与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产学研技术合作开发生产出了茶籽植物洗发露、沐浴露、除残留碗洁净、除残留果蔬净、去污除菌洗衣皂液、除菌护手洗手液等茶籽植物系列健康日用产品,产品已全面推向市场。
这给我市油茶种植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10月18日,是龙川、和平等地开山摘油茶籽的日子。今年62岁的和平合水镇西坑村种植户谢日桂说,目前种植油茶前景很好,有公司收购,油茶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常青树”。
预计油茶种植面积超60万亩
油茶树在连绵叠嶂的群山之中天然孕育、开花、结果。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的云滋雾养,果实生长期超过400天,是所有油料作物中受大自然孕育时间最长的。油茶树开花时便是果熟之日,花果并存,同株并茂。“抱子怀胎”之情趣,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
在河源客家地区,村民历来有种植油茶的习惯,这在我市地方志中多有记载。多年来,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山油茶种植,促进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种植油茶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据即将成立的市油茶协会发起人之一谢举烂介绍说,早在2013年市林业局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发展油茶种植面积已达到52.3万亩,目前保守估计应该超过60万亩。包括油茶种植合作社在内,油茶企业大大小小有上百家,以龙川居多,超过70家。记者了解到,目前,龙川县油茶种植总面积达到41万亩,其中,挂果成片老油茶林18万亩,零星分布油茶林约6万亩,主要是本地油茶品种;新种油茶林面积17万亩。
统一采摘确保茶油品质
作为“全国油茶示范县”,龙川县对今年的油茶籽采摘高度重视。在今年1月召开的龙川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有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规范油茶采摘时间及秩序的建议”,并列为龙川县人大常委会督办的重点提案,交由该县林业局办理。今年8月,龙川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油茶采摘管理工作的通知》。9月11日,龙川又召开规范油茶采摘秩序工作会议,确定霜降前五天为全县统一开山摘油茶时间。记者还注意到,龙川县上坪镇政府上月初对此还专门发出通告,各村务必严格遵守开山采摘时间,严防提前采摘、越界采摘、偷摘抢摘,辖区各村要制定油茶采摘公约,组建村级联防队巡山护“茶”。
其实,近几年,由于茶籽油价格一路攀升,油茶籽在农民心中越显“金贵”,因而一些地方出现了偷摘、抢摘现象,有的农民甚至提前10至15天采摘,而这一时期正是油茶油脂转化的关键时期,过早采摘不仅大大降低出油率,而且严重影响茶油的质量。龙川县湾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海源有着多年的种植油茶经验。他说,经科学测算,油茶籽提前采摘,出油率会减少,而且油质差,不耐储藏,过早采摘,直接影响收益。如今统一采摘有利于保证茶籽油的品质。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单单龙川,和平合水镇西坑、大罗等油茶种植特色村也早在半个月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提醒村民要统一采摘,确保质量。
油茶,村民致富“常青树”
即将开山采摘,和平合水镇西坑村油茶种植户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在谢日桂家的后山上,累累茶果已挂满了枝头,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由于山陡坡滑,他还专门请了几个村民一起来帮忙,想尽快采摘完。谢日桂说,油茶是“一代人种,受益五代人”。以他们家为例,其曾祖父当年种植了上百亩油茶林,传到他父亲有60多亩,如今他们三兄弟每家分了20多亩,每年产量都比较稳定。
油茶产业已成为我市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常青树”。市农业局日前提出,要着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积极发展包括良种油茶在内的“八大产业”,形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和主导产品产业,做强做大富民兴村产业。深圳福田区政协、区委统战部驻合水镇大罗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谢振强也建议说,乡村振兴,重在产业,要把振兴老油茶林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来抓,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大罗村一村干部也说,油茶产业是一个用工较多的产业,所以油茶园不仅富了种植户,还带富了附近村民。且油茶深秋开始开花,花期可延续1个半月,每到油茶花开时节,油茶园就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还可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